我们学习很多技能,英语、计算机、各种证书,却鲜有人好好学习一件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说话。《说话之道》用娓娓的笔触说了很多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关于说话的事,看完让我对于多说还是少说这件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多说
Tips1:在更多的场合,打破自己内心的自我束缚,多开口多说话。
从底层逻辑来讲,我们自然是要多说的,作为技能的一种,不练不说怎么可能变好呢?另外,只有当我们更多的将自己的想法展现给别人的时候,我们才有更大的概率可以收获跟我们同频的观点,这些观点让我们更坚定,我们也会得到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让我们更包容和开阔。
Tips2:您能具体说说吗?
销售培训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探寻和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于是我们总会把这句当作笑话挂在嘴边—“您能具体说说吗?”
大脑为了节能,会不自觉的分类、贴标签,说一些概括性的语言,一言以蔽之也是我们小作文里常见的句子。但很多事情真的能做到一言以蔽之吗?其实不然。教育学家越来越鼓励我们当夸奖孩子时候,不能偷懒的就说一句“你真棒”,而是要描述具体的行为带来的具体影响,也就是让孩子知道她做了什么,由此带来什么不同,从而建立自己的边界感和能力感。
那么同样的,对于周围的成年人,当我们在感谢时,,不是偷懒的说“谢谢!”而可以试着说“多亏了您这次在项目中提供的建议,让我们大家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投资,非常感谢!”
给人提意见时,也要避免“你也太不要好了”,而是提供建设性反馈,“把房间整理的更整洁,能帮助我们理清思路.”
Tips3:注意地板,保有弹性
作为一个经常把天聊死的人,说这个主题实在是班门弄斧。但也因为这样,看到时候感触也更深,觉得要好好整理出来。当别人问“你多重啊?”,不直接报数字而是“我一直都有在努力减肥,但我的肉肉们太爱我,不舍得离开,我也很无奈。”诸如此类的,让语言留有弹性,问问题的时候和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不直接po答案,这个好难的。
少说
也许会觉得奇怪,明明前面说要多说,怎么又变成少说了呢?
Tips4:控制无穷尽的表达欲
有人不敢说,也有人无比热爱说,甚至根本不顾他人反应,喋喋不休(我对我们家孩子不就是这样吗?)所以,给来回的语言之间留一点空间,让对方有时间接收处理和反应,发生一些除了物理碰撞以外的化学变化。
Tips5:不展示全貌才有神秘感,而神秘紧跟着吸引力
人类两大动力十足的情感——恐惧与好奇,其实都来自于未知。试想,如果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每一秒会发生什么,关于这个世界无所不知,那么生活该是一件多么无趣的事?
所以,少说一点,留一点神秘感。
说话是件有趣的事,希望你也可以更好的做好这件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