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死了,昨晚看了穆赫兰道的讲解视频,结果离奇的噩梦做了3段。
我好久好久都没做噩梦了
信息的摄入何其关键。尤其当你追求的是,爱和喜悦作为一种自律,
那么你的责任就是,远离扭曲挣扎破碎,远离低频能量和低意识,远离精神污染,远离自我破坏
一眼也不看,一念也不想
(除非境界高到可以很好地contain,transform,transcend这些)
//
关于文艺作品,能量层级,传播效果的一些讨论:
有些文艺作品,艺术价值再高,也绝不妨碍它可以是低频低意识的。
艺术价值高,只能说明它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呈现水平很高超。
想起,比如卧虎藏龙,意象绝美,我好爱。但是故事的价值取向,我好质疑。
结尾,玉娇龙纵身一跃跳下悬崖,不管怎么用玄而又玄的悟道去包装,不管艺术包装得多美妙精致,都不能掩盖这个行为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否定。
在卧虎藏龙电影叙事里,这个行为,回归大道的空和无?no. i don't think so. 这个行为,呈现的更多的是虚无和迷茫。
道,对死亡的接纳,对空无的领悟,不等于对生命的否定吧。
玉娇龙的跳悬崖和安陵容的吃苦杏仁,安陵容的“我这一生原本就是不值得”,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业力之网里的跌跌撞撞。
当然,观众观赏文艺作品,是受启发还是被拉低,观众自身的认知信念系统,也是重要的调节因子、中介变量mediating factor。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当然可以激起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传播效果研究里,子弹论和皮下注射论,都是最古早最过时的理论。受众的自由意志,主观能动性,绝对需要被承认。
所以Again,
对自己的信息摄入,负起责任,
要mindfully & consciously摄入信息。
#personal growth##mindfulness##Flourishing Lif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