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四月终于迎来了春天的气息,树木刚刚冒出芽孢,小草才探出头来,气温逐渐升高。孩子们每天都在感受着万物的变化,树逐渐变绿,草逐渐长高,花依次绽放。孩子们脱掉厚重的棉袄,走出家门,寻找春天,感受春带给我们的快乐。
在这美好的四月,我们开展了五项活动,重点还是以培养孩子们的策划组织,动手实践能力为主。
活动一:寻找春天
本学期语文课本第一个单元中有一篇《找春天》的课文,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春天的特征,体验作者笔下春的美好,我一直留到四月份才学习。在教授这节语文课之前,我就布置孩子们在家里寻找春天。课堂上,孩子们又跑出教室,到校园里寻找春天。
孩子们四处寻觅,用眼睛看,用双手触摸,用耳朵听,用心灵感受春天的气息。当孜孜发现一个小小的草芽时,兴奋地跑过来给我欣赏。当大家一起围在杨树旁,探寻芽孢时,那仔细观察的模样着实可爱。
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切身感受走进课文,理解更深入,体会更深刻,朗读更有感情色彩,并能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仿照课文编写春天。
孩子找到了春天,又开始忙着播种春天,孜孜从家里带来了油麦菜的种子。孩子们同桌合作,分成三组。拔掉经过一个寒假洗礼已枯萎的花,保留花盆中的黑土,熟练地用手把土翻松,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播撒在盆中,同时还在不停地讨论:
“几天能出苗呀?”
“我听奶奶说,要六七天呢。”
“你吃过油麦菜吗?”
“我没吃过。”
“我吃过,蘸大酱,没什么味。”
“我也吃过,是妈妈用蒜炒的,很好吃。”
这时孜孜提议:“等范诗琪过生日时,我们用油麦菜做一道菜,怎么样?”孩子们纷纷响应,我心里也特别地期待,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应该可以食用了。
孩子们撒完种子,埋上土,孜孜使劲地拍打着花盆里的泥土,月月赶忙阻止,说:“土拍硬了,种子就出不来了。”可见,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播种的经验。
播种结束后,孩子们给自己的那盆贴上标签,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发芽。
第二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塑料袋,罩在了每个花盆上。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浩浩很有底气地告诉我:“为了不让盆里的水挥发掉,苗就能快速地长出来。我回家问奶奶了。”我心里真的很高兴,孩子们主动探索的意识在活动中增强了。
活动三:歌唱春天
寒假期间看到“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微信群里,各位老师分享的学生策划、组织的活动,我深深感受到本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很弱。所以开学初,我重点培养孩子们自主组织,策划活动的能力。本月莹莹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策划了一场演唱会。
首先莹莹搜集同学们想演唱的歌曲,进行统计记录,之后又认真撰写主持稿,设计黑板报。这其中,我只是在莹莹提出想法时,提醒她要做的一些准备,其它的事宜都是由莹莹自己尝试去解决。
莹莹给每个人安排了任务,三个女孩子负责黑板报的布置,跳动的音符,舞动的小人,工整的主题,孩子们的设想很有特色。多次活动的锤炼,孩子们黑板报设计能力在逐渐提高,已经不再需要我更多的指导了。
莹莹宣布演唱会开始,孩子们拿起无声的话筒站在教室前面,有模有样地,一个接着一个地唱起来。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大明星,嘹亮的歌声完全超过了原唱声音。我真的没有想到,孩子们会如此大方,平时孜孜与浩浩站在同学们的面前总是很不自信,说话支支吾吾,但这次唱起歌来,就像变了一个人,随着音乐的旋律,如此的轻松愉快。达达因为感冒生病了,所以演唱时有些无精打采,大家一直在鼓掌,为他加油!
孩子们所选择的曲目都是当前流行的歌曲,这是我本人始料未及的,本想孩子们会选择学过的儿歌。可见,社会的流行因素,早已渗透到幼小的心灵,真是不能有老眼光看待他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了解孩子所需,培养新型人才。孩子们唱得歌曲很多我是没有听过的,因为我本人特别不擅长歌舞才艺,兴趣暗淡,所以很少听流行歌曲。但是,我还是尊重了孩子们的选择,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表演氛围,鼓励每一个人勇于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这也是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
最后,孩子们在我的提示下,一起选择了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我们一起去郊游》,他们手拉手,尽情地欢唱,仿佛自己此刻正在欢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给演唱会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坐在观众席上的我也跟着喜悦起来,感觉真好!
活动后,月月与莹莹还主动制作了美篇分享到班级微信群,美篇中简要叙述了演唱会的过程,并对每个人的演唱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其中月月牢牢记住了我总结时说的话,“老师说开演唱会不是看谁唱的好,是看谁有胆量。”并表达了他们的心情,“我们唱得很开心。”
活动四:诵读春天
结合区里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以及语文课本中学习的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我们班级开展了一次“春之美,春之韵”的古诗朗诵活动。我们选择的古诗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具体内容如下:
春天美如画:春风拂面 万物复苏
春暖花开 草长莺飞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春色满园 百花争艳
春光明媚 风和日丽
春天诗之韵:《春晓》《村居》《咏柳》《春日》《春夜喜雨》《赋得古原草送别》
(其中《春晓》与《赋得古原草送别》孩子们吟唱)
春之美,春之韵,春天,我们爱你!
本次活动,区里要求最多八人参加,对于我们班级来说,没有筛选的余地,我们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这也是乡村小班额的优势。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无论结果,中间的体验过程是我们最在乎的。
孩子们很投入,用心体会每首诗的意境,每个词句的意思,选择加入怎样的动作,其中可以看出莹莹是总指挥,带领每个人讨论,设定动作,而我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
琪琪的生日快到了,孩子们结合语文课文中《中国美食》一课,制定了菜谱,初步设想开展一次生日聚餐。本次活动组织者是浩浩同学,莹莹同学协助,因为演唱会的成功举行,我看到了莹莹策划能力的提升。两个孩子互相商讨,相互促进,打算共同完成本次活动。
首先,浩浩来制定菜谱。每个孩子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浩浩在每个名字后面记下要做的菜名。四样菜整理齐全后,孩子们再简单地利用思维导图描绘、罗列出所需食材,配料等,为生日聚餐做着充分的准备。
生日会当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准备好的食材,利用课下时间在教室进行处理。莹莹分工,打水、摘菜、清扫、洗第一遍菜、洗第二遍菜,井井有条,每个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忙碌着,心中的愉快溢于言表。
孩子们放弃了课间休息时间,个个没有怨言。如果是平时,我只要拖堂一分钟,他们都会迫不及待地提醒我,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自愿与主动。可见,只要是真心喜欢做的事,就会克服种种困难,把它做好。孩子们利用两节课下的休息时间,把食材整理干净,搬到了实践教室。
第三节下课后,孩子们就立刻跑向实践室,开始制作佳肴。莹莹开始切黄瓜丝,豆腐丝。达达和浩浩打鸡蛋液,准备炒柿子鸡蛋,韭菜鸡蛋。
莹莹是我关注的对象,总是担心刀会切到她的手,时刻站在左右。但在实践老师演示指导一遍后,她就能熟练地掌握切菜的方法,我一问才知道,在家里,她已经练习很多天了。浩浩与达达也练习了怎样打鸡蛋。孩子们的自觉主动性彻底被调动起来了,这不仅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还学会了一项生存的技能。
在我的提示下,孜孜早早地把地瓜和茄子蒸到了锅里,并主动帮助莹莹拌凉菜,每加入一些调料后,都让今天的“小寿星”琪琪品尝一下,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是那么的水到渠成,自然流落,和一家人有何区别?
最辛苦的是浩浩和达达,在炒菜的过程中,烟熏火燎,手忙脚乱,幸好有我在一旁进行指导与帮助,才顺利完成了这两道菜。后面的活动总结中,他们还反思说,自己以后要多练习,把菜做好。
中午放学的铃声响起,我们已完成了所有的菜品,大家围坐在一起,由琪琪给每个人发一个大馒头作为奖励。大家对琪琪和月月表达自己的祝福,并送上自制的礼物,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抹笑容发自肺腑,如此真切,如此迷人,是我最喜欢看到的,最想看到的。
生日聚餐中间,我把与琪琪家长提前商量准备的视频礼物播放给孩子们看。琪琪爸爸表达了对琪琪的爱,当时琪琪感动哭了。视频对孩子们的内心触动很大,浩浩说:“我们这里只有范诗琪最幸福,她的家长做的最好。”他的话,让我心里酸酸的,乡村家长忙于生计,想满足孩子最好的物质需求,但却忽略了情感的交流与表达,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他们的成长。所以,多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才是家长与教师值得关注的方向。
聚餐过后,我带着孩子们开始做善后工作,教室与实践室的卫生大扫除。分两组比赛进行,效率很高,半个小时,双方纷纷打扫完“战场”,两室恢复了以往的整洁明亮,孩子们在劳动中不亦乐乎。
坐下休息时,孩子们帮助琪琪和月月拆开生日礼物,大家一起拼起图来。愉悦的氛围萦绕在整个教室里。
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写了一篇日记。孜孜与莹莹还制作了美篇,与前期作品相比,描述的文字逐渐增多,选择的照片更具代表性,进步很大。
回顾本次活动的前前后后,给了我两点启发。第一,孩子们的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还需加强,主要是我在指导与引领上缺乏方法,自己的思维有限,想不到更加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后还要多学习。第二,孩子们需要精神上的沟通,以后多关注孩子们的内心需要,努力引导家长与孩子多交流,给孩子打造幸福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