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马院考研信息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担负着全校大学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为中国体育事业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前身是建校之初成立的政治理论教研室,此后相继经历了两课部、思政部等阶段,2016年6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师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6个教研室:基本原理教研室、德育教研室、特色理论教研室、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就业与职业规划教研室。
学院拥有一支34人的专兼职教师和干部队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在21名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比例占85.7%,北京高校思政课特级教授1人、特级教师2人。
学院教师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新领域,提升师生服务体育强国建设的能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等多个具有体育特色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获得国家社科、教育部、北京市和国家体育总局专项等多个科研项目的资助,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收获教学、科研成果奖项累累硕果。同时,学院多次举办大型国内高端论坛和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体育领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广泛影响。
学科建设:
2006年,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7年,学院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体育学科交叉渗透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从其他学院的本科生中择优筛选30余人,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验班2018年获批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成为全国首批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八大院校之一,开始正式招收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
目前学院正筹划在体育学一级学科下开辟马克思主义体育理论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拟于2019年招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初步建立起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三个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并探索三级连读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截至2018年6月,已培养硕士毕业生80余人,包括6名冠军班学生。
毕业研究生素质全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就业前景好,主要就业方向为国家部委和北京市公务员、高校辅导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等,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学院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在国家奥林匹克博物馆、红色文化展览馆、圆明园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还与井冈山大学、延安大学联合建立了红色教育基地。
万*学*海*文专业课教研室为你整理考研一手资料,为你助力!如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课*程、资料等,可加万-学*海-文,交流扣壹*零*肆*零*叁肆*壹叁*贰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