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25岁好像成了人生重要的一个节点。
可能是大数据监测到了我,开始在小红书平台频频刷到关于二十五岁的话题。
“二十五岁应该拥有多少存款”
“二十五岁应该要做什么事”
“二十五岁用什么抗衰老产品”
朋友圈里,有人换工作、有人结婚、有人创业、有人刚毕业。
明明是同样的年纪,怎么会差别这么多。怎么我还跟个孩子赌气一样,任性裸辞。
说起来辞职已经是两个多月前的事情了,大家开心地刚结束国庆假期,而我已经过了两个多月的“长假”。
虽然裸辞是一个临时的决定,但这却是我蓄谋已久的一次“离经叛道”。
我知道“前公司待遇还是可以的”
我知道“今年经济不景气”
我知道“疫情期间很难找工作”
但我,还是辞职了。
0 1.
辞职前,我干着一份在不知情人听来还不错的工作,至少在家人口中混了个“老师”的名头。
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线上教育机构的班主任。简单来说,就是负责上个产品的售后和下个产品的续费工作。说不上喜欢,但确实很感谢。
19年底,二战考完研后,我回了老家。过完年正好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再之后得知自己的分数并不能上到心仪的211院校,于是果断放弃了调剂。当时的想法是要么上岸目标院校,要么放弃。没什么好纠结的。
我妈得知我没有考上目标院校后,在某一个她认为合适的午后来到我房间,轻轻地说了句:“今年你要找工作了吧,家里确实有些困难了……”
于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只身来到了南京“投奔”大学朋友。
辗转几个月后,发现找个心仪的工作真tm难啊!专业对口的设计岗位要求高 ,工资底。
看着一个个专业要求,简直没了脾气。
投奔的两位朋友当时都是做的线下教育岗位,这也激起了我对教育培训行业的一点兴趣,便随便搜索了一下相关工作。
“急招线上助教,无经验要求,6-10k。”
急,穷,那试试吧,竟然意外地成功面试通过。我不确定后面要怎么发展,但这个offer在当下是最好的选择,就这样开启了两年的线上教育培训之旅。
02.
可能大部分人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这样,在见到现实和理想地落差后,无奈做出选择。
这份工作大部分时间是下午和晚上,所以经常会很晚才能到家,加上报复性熬夜,我的作息完全乱掉。久而久之,明显感觉我的身体素质在下降,脾气暴躁的频率也越来越多。
可我还是迟迟不敢辞职,因为不确定要有多少存款才能潇洒离开,我选择再等等。
就在我等待的期间,去年对教培行业沉重打击的“双减政策”来了。不久后,我的两位从事线下培训的朋友因所在公司经营的原因,相继离职,只有我还在“猥琐发育”。
再不久后,朋友小琪开始寻求其他行业机会,另一位朋友月月收拾东西离开南京回了老家。
这一年,我们刚25岁。
03.
今年上半年,我开始频繁地进医院。有好几次晚上下班之后去医院,然后挂点滴到凌晨。
我小心翼翼地看着存款慢慢涨起来,然后在领到6月的季度绩效工资之后,我终于下决心提了辞职,离职日期确定在七月初。
这个决定我并没有告诉家里人,一来不想让他们担心,因为他们知道了肯定要追问原因;二来也怕他们催着我赶紧找下一份工作。我是真的想休息一段时间,单纯地想恢复一下自己的能量,同时好好找找未来的方向。
至于为什么选择裸辞而不是“骑驴找马”,首先也怪自己不争气,在职期间就是只温水里的“青蛙”,完全没有动力去做别的事。
其次我想,这个做法目前自己不喜欢,在还没有想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的时候,就只是从一个迷茫的位置到另一个迷茫的位置而已。
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重头再来,我也不会再有第二个25岁。
04.
就当是我送给即将26岁自己的一个惊喜吧(也可能是惊吓)。听人劝都不如自己撞南墙来得深刻。
前段时间和去年离职的两个朋友聊了聊。小琪的生活惬意,且有了一份周末的兼职;月月在老家的社区有了一份固定工作,同时决定备考公务员。
我呢,一边在每天对着我妈假装着上下班,一边看书写字。
日子总不会每天都这样。
25岁或许是一个节点,但也绝不是活在别人嘴里的节点。
这一年,我们都在定义属于自己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