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元年七月,成都城外。
蜀汉的兵马陆陆续续出了成都东门,这几乎是蜀汉的全部精锐,刀光耀眼,旌旗蔽日,早已经做过谢庙辞行的刘备骑着白马在队伍的最前面,几乎满头白发,远远看去,身影在秋风萧瑟中显得异常苍老,完全不见皇帝的风采,更不见当年虎牢关前的英勇身姿。
此刻的他再次出征,只是身边再也没有了二弟,三弟,连赵云他也留下了,他忽然也想到了虎牢关,当年三人合力虎牢关前力败吕布,一战成名,天下谁人不晓刘关张,他刘玄德的名声也是从此开始积累起来的。
现在又一次出征了,却独他一人,当年桃园说的同生共死,不报此仇,誓不罢休。不然黄泉之下,怎好见二位兄弟,所以他要东去,即使丞相不同意,即使生死多年的子龙不同意,他也要去。
丞相啊,子龙,我不是只为了兄弟之情的,他心中呢喃。
他难道不知道现在主要敌人是曹丕,他难道不知道此刻不易再动刀兵,他难道不知道现在要与民生息,更何况他是一直以仁义治国的。
“可是,丞相啊,你不懂,我已经没有时间了。”这个半生戎马的男人忽然发出了一句感慨,然后夹紧了的卢的马腹,用力抽了一鞭子。
他老了,已经不能等了。
在刘表那里蛰伏八年,见到腿上髀肉复生,感慨落泪,对于他这样的英雄,最怕的就是岁月蹉跎,功业不就,如今他奋斗终生,才有这些成绩,他今年已经六十一岁,没有多长时间可以再继续奋斗了,他必须在已经老了不能动之前,为自己的梦想,为了那个青年的梦想,为了兄弟的梦想,为了围绕在他身边那些人的梦想,去做最后一博,他很清楚他在做什么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但是他必须这样做,他不能等了,他已经等不了了,他也等不起了!他也不想再等了!
他已经老了,早已不是当初虎牢关前那个双剑如风,锐气逼人的少年了!英雄迟暮,不过如是。
他是个英雄,要毕其功于一役,完成毕生的梦想,他也是个父亲,舐犊情深,担心他的斗儿,年幼的肩膀,以后如何能够面对已经成长起来的孙权,曹丕,他要替他把这些都解决掉!他是个兄弟,关,张的仇,他必须要报,他也是个知己,那个在隆中的男人为他设计的蓝图,在眼看就能实现的时候破产,现在他要尽力一搏,让这个计划重新实现,以酬当年之情。
此时的诸葛亮就在成都城门外,站在送行队伍的前头,逐渐光秃的羽扇稍稍抬起,眯起眼睛,远远的望着,望着那个消瘦的身影,逐渐远去,格外心疼。
是的,当他得到汉中,又占有益州,荆州两地时,风头一时无二,力压吴魏,天下形势大好,眼看自己亲自为他设计的《隆中对》就要实现!然而随着关羽败亡,形势斗转,我蜀汉不仅丢了荆州,而且关,张亡故,荆州的人才也损失殆尽,那可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啊!
也难怪,面对吴国如此背叛,一向重情重义的他,果然选择了直接伐吴,几乎倾全国之力,都说他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其实他很清楚伐吴的重要性,他没有被冲昏头脑,只是想重新夺回荆州,夺回原来的有利局势,再按照多年前那个羽扇纶巾的青年谋划的一样,去实现梦想!
诸葛亮理解这些,所以没有极力阻拦,他既然已经决定了的事情,他就在后方为他好好守住益州。
刘备东征伐吴了,从成都去了,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章武三年四月,白帝城中。
刘备去了,把他的功业,他的国家,他的儿子,他的所有毕生心血都托付给了他的丞相。
永安宫里,面对宽大的床榻上躺着的一脸憔悴,身形却干枯消瘦的,再也不复当初的那个人,诸葛亮泪如泉涌。
面对着跪在自己面前,口口声声相父的那个敦厚少年,他还未满十七岁,稚嫩的肩膀却要担起蜀汉王业的大任,在环绕满屋的哭泣声中,他仿佛想起了十六年前,那年的隆中,外面下着大雪,在他说出了自己已经揣摩了许久的隆中对策时,那个方面大耳,气宇轩昂的人眼睛中射出的兴奋,喜悦,还有坚毅!
这个比自己大十九岁,早已经名闻天下的男人,竟然高兴的像个孩子,雀跃欢呼!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决定倾其毕生才智,一心辅助他功成名就,横扫天下!
他相信他说的那些劝他即位的话是真的,而不是帝王心术,十六年来,他的每一次谋划,他都言听计从,而他的每一次信任,也都是出自真心!
唯独只有伐吴这一次,他没有听他的!
唯独只有托孤这一次,他还是真心的!
你放心的去吧!有我在,必定不会使王业偏安,兴汉大业,还是由我来一力承担,斗儿还小,虽然你去了,我会像我辅佐你一样,甚至比辅佐你还要尽心竭力,这一切都因为,他是你的儿子!
我会把最好的留给他,在我剩下的岁月里,尽我所有的精力,才智,谋略,心血,哪怕是,生命!
于是此后的诸葛亮,为了这个信念和蜀汉大业,尽情挥洒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燃烧着自己的激情和生命,努力跟时间赛跑,指挥着蜀军南征北伐,六出祁山。
建兴十二年八月,五丈原上。
司马懿还是坚守不出,连送出女装也能忍住,还演了一出“千里请战”的戏,真是老谋深算。吴国出兵也没有效果,看来只有做长久之计了,屯田吧,做长久的打算,这样我也能留在魏国前线,更好的实现北伐中原的大业。
诸葛亮躺坐在推车上,慢慢的闭上了眼睛,思考着,几乎光秃的羽扇,缓缓的摇着,很是显得无力,脸色也有点苍白。
想我蜀汉第一代创业维艰,魏蜀吴三国开国,只有他起于布衣,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英雄际会,乘势而起,开创一国之基!现在担子落在我的身上,十二年来,我夙兴夜寐,鞠躬尽瘁,已经六次北伐,事事亲力亲为,只想光复汉室大业,对得起他的知遇之恩。
可是如今我也五十四岁了,忽然特别理解他当年为什么一意伐吴了,我也一直珍惜时间,十二年间,甚至不顾国力,六次北上,就是在跟时间赛跑,上天啊,上方谷的那场大火,你浇灭的是我多年的心血和坚持啊,我哪里还能再向你借来一纪十二年,再为我蜀汉灭贼兴邦呀!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对他的诺言,内心强烈的责任感,支撑着我为了蜀汉的目标努力奋斗,也支撑起了蜀军以攻为守的军事路线,然而也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加上蜀汉形势以及时光的飞逝,使得我的思绪中充斥着满满的焦虑感!食不甘味,睡不安寝。
我还是太焦躁了,太着急了,想跟他一样,在有生之年为蜀汉第二代解决所有的敌人,现在看来,他错了,欲速则不达,也许,我也错了,是该换个对策的时候了。
再也不能临阵讨贼了!
五丈原的蜀汉中军大帐里,不时隐隐传来几声咳嗽的声音,一对骑兵趁着夜色的掩护,护着使者带着他刚刚写好的奏折奔向了成都方向,没有了他,换个对策,蜀汉也能跟魏吴三足鼎立,他相信斗儿,他是刘备的儿子,他叫了自己这么久的相父,他为他留下了最好的良臣和弟子,文武双全,即使不能恢复汉室,自保还是有余的,他把所有的身后事都安排好了,现在他把最后的对策也留给他,这大概是他能够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八月二十三日,成都使者回来的当天夜间,天愁地惨,月色无光,有星大如斗,赤色有角,自东北流于西南,坠于蜀汉大军营中,三投再起,隐隐有声。
借来东风的诸葛亮,这次却借不来他最想要的时间,哪怕是一纪,带着满腔抱负,溘然长逝于五丈原上。
五丈原的人们都说那一夜的秋风,呼号的格外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