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什么才是国企最大最危险的浪费?吴不靓认为是国企资本价值的流失浪费。
熟悉IDV理论(具体见前述文章)的朋友应该已知道,任何企业(及产业)都有经营价值和资本价值。和民企一样,国企的资本价值是存在且可变现的。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民企想方设法创造、获取资本价值不同,国企却对自身丰厚的资本价值好像羞于启齿,甚至无视、漠视、闲置、流失、任人劫取,造成了极大浪费;更危险的是,此浪费引起了国企经营困难、资产质量恶化、激励失衡、人才流失、国企贪腐、政府债务隐形扩大、系统性金融风险集聚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如果我们不对此浪费有深刻洞悉,任由其发展,中华复兴伟大战略进程恐遭其破坏终止。
危言耸听么?看下吴不靓亲自参与的两个典型实例。2015年,一家世界知名的央企(仅市值千亿级的上市公司就有四家),因产业战略调整和环保限制等原因,决定将下属一家印刷电路板(PCB)企业整体剥离转让。该PCB企业4个业务板块中,上一年度3个业务板块盈利共2000万,1个业务板块亏损3000万,总亏损额1千万,该企业长期向某上市央企供货,产销回款稳定增长、企业品牌良好、各种体系完备、人才构成良好。最初转让方案为资产拍卖型,以处置亏损和有环保隐患不良资产打包拍卖;后来,吴不靓提出资本运作型预案,将优质3个业务板块与5年带量订单承诺、央企合格供应商资格捆绑,赠送不盈利业务,获取其潜在4-5亿左右的资本价值,实现获利0.6亿左右的转让。基于该央企品牌和当时资本趋势,很多买家表达了强烈兴趣,其中不乏产业链买家、母公司现供应链企业、该企业管理团队和供应商、专业投资机构等。但最终,因各种原因,本次转让依然采用资产拍卖方案,且居然首轮流拍,最终进入协商折价转让流程。至于最终接盘人,无股权穿透调查披露。
第二个例子,2016年,某世界知名企业因战略转型,拟剥离位于德国的世界领先的大功率无线充电产业,包含全部技术专利、团队、设备设施,更包含奔驰、宝马、特斯拉等世界一流整车厂首席供应商资格和订单。该德国企业技术不仅是核心底层技术和未来技术趋势,且直接可应用于某央企已有5大核心产业,直接产生标杆应用场景和可观经济效益。只是该德国企业过去执着与电动汽车领域,自身缺乏多元产业应用场景,一直在亏损。经多轮接洽交流,该企业团队看到了某央企广阔产业协同性和深厚技术功底,完全支持被某央企并购,甚至直接拒绝其他并购方。吴不靓为央企组建了联合并购团队,外围合作伙伴出资、出人参与央企收购工作。外围资本团队乐观而坚定的认为,只要央企并购且整合应用,不用3年,现有不足6亿的资本投入,将带来10倍以上的产业资本估值增长。可惜,最终“国企需加强境外亏损资产收购管理”的所谓“意见”,让该央企和中国企业完美错失了此技术机遇、产业机遇、产业资本机遇。
以上两个案例,代表性展现了国企资本价值的浪费。
不要以为看得见的吃喝卡拿是浪费,隐形的、深邃的国企资本价值浪费,才是最大最危险的。仅第二个案例可见,这种浪费导致的可能是错过一个时代!!!而更令吴不靓焦虑的是:类似案例,在国企中并非孤例——产业型国企、金融型国企、地方平台公司等等,都普遍存在。其中,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看,地方平台公司更应引起高度注意,事关地方债务、地方可持续发展、国家金融系统安全(鉴于您懂的原因,在此不多说)。
认知国企资本价值、计量且管理发挥国企资本价值,具有强烈理论价值、现实价值、战略价值。国企、地方政府、学界均因对此有高度认知。
时值吴不靓45岁生日,特殊日子需讨论特殊问题。人生已过大半,人生价值何在?我为何研究经济理论?经世济用,强国富民。吴不靓IDV理论源自在央企工作时的观察思考,创建和发展IDV理论,也是希望IDV理论为中国经济做点点贡献,为中华复兴尽匹夫之力,也就不枉此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