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晴少云大风
晚饭时,和室友聊起了最近的新闻,聊到了滴滴车发生的那些事儿。
室友略略"恶毒"的调侃我,说那些危险的故事,应该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知道,你是说你老娘长的忒安全,浑身上下都是土质味,完全不会引起不必要的犯罪因子的活跃。出门武装到牙齿,不被别人误会成打劫的就不错了!"
哈哈!
室友肯定的点点头!这个超级黑布林。
想起遇到虚拟世界和智能手机后,生活的各个方面,真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就说这滴滴出行吧,我这么老土的人,也用过好几次。
起初不会约车,后来有朋友指点,壮着胆儿打过市内的顺风车,加上红包,便宜了不少。
壮胆儿不为别的,是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消费的胆儿。
从前别说打车,就连坐三轮车也得考虑很久;能自驾11路,绝不坐车,能自驾小毛驴,也绝不乘车。一不省时间,更重要的,不省钱!(捂脸)
时代变化太快了!我的消费观也发生着变化,智能世界的方便性,更是促成了这种消费观在心里的成长。
记得第一次顺风车去扬州,考虑到既省时间不倒车,又要体谅一老一少的晕车难题,努力早点儿约了一辆顺风车。
那次好像是清明假期,来接单的是个带着奶奶去杭集扫墓的小伙子。一路上断断续续听着祖孙俩旁若无人的拉着家常,用的是他们的家乡话,听着挺亲切。
下了车,我那因晕车一言不发的老妈,状态还算好,她还以为我顺的是公司同事的车呐!还说小伙子开车挺稳。当然,最终她还是要关心一下费用,我细细算给她听:三个倒公交再倒公交,钱少了那么一点点,但是时间全浪费在路上了,好好的假期浪费了不划算,人还赶急赶忙的。
也许从那以后,就对顺风车有了好感;听说,越远的路越划算。对于我这样的没车党,又得时不时奔走于城乡之间,网约车确实解了一些时候的燃眉之急。
而且没有过分担心过安全问题。听说司机都是实名注册,乘客也是。
晚上我也顺过一次远途。
那是去年高中二十年同学会结束后,晚上八点约的车,临走时下起了零星小雨。
几个同学聊着陪我等着车,聚会出发前我也告诉过老朋友,如果晚上回程,会把约车的截屏随时发给她,好歹留个证据,如果真有意外,还好有迹可循,一定找蜀黍。
上车后,陪我等车的江同学还特地又发信息,问问是不是确定安全?当时观察司机和副驾驶的人都挺实在,也就大胆的告诉江同学——可以放心!
后来事实证明,我的判断还是准确的,厚道的司机虽然一次没到过我所在的城区南片儿,他还很实诚的听着我的指挥,把我送到了家门口,还说以后不要晚上一个人约车。好人啊,立即给了五星好评!
想起前两天早上给室友读的小文——信任。
我想网约车这种模式,应时代而生,应该有其生存的道理。
人与人之间留有相互起码的信任,对职业、执业道德留有起码的底线,或许就不会出现铺天盖地介绍“防狼、防黑”等等招数了吧?
人人自危的生活,谁都不愿意过。
反正,我这样儿安全系数挺高的人,出门儿带着基本的脑子,一边感叹各行各业的不容易,一边享受新科技带来的方便,简单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