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一月有余的坚持下,终于如愿回到了温州。回来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收拾,在外两年,家里的东西已经全部变成了老张的,而我的所有,在大大小小的纸箱和袋子里,有点突兀,也有点陌生。我得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把它们融进这个看似有点小的房间里。
昨晚老张很是激动地感叹说,我的东西比他的还要多,其实也不是很多,只不过回来的太突然而已。接来一盆水,撸起袖子,说干就干。
先把家里的新书和旧书分类归位,这些年,唯一不舍得丢弃的就是书集,不曾想在不经意间存了几百本了。
为了把柜子变成独立的书桌,不得不将它移个位置。先将柜子里所有的书籍搬出来,长时间没有翻看,即使躲在柜子里,也还是堆积了不少的灰尘。
一本一本拿出擦拭,再放进去,时间仿佛在手指间活跃起来。这些是去年买的,那些是几年前在杭州买的,还有那几本是在老师那里打劫来的,这些和《坡度诗刊》是2014年在杨阿姨家,想着要投稿,杨阿姨送的,那时候还写了好多诗交给杨阿姨。还有很多,每一本都是一段不同的光阴故事,如今都那么的鲜活的出现在眼前。
你看这些书跟着我颠沛流离至少有十多年了。以前有本书看不容易,常需要节省两三个星期才能够买一本,因为得之不易,每买到一本书就像得到一块珍宝。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包书皮,贴上自己珍藏的画,小心的写上书名等。
不像现在买书只在一念之间,想看什么书,用手机就可以下单,每次买都是一套或者是选好几本拼在一起买。尤其是今年,买了许多书。
买书越来越简单了,看书的节奏却不似以前。以前一本书会反反复复看好几遍,书中的内容不用画线不用背都自然而然的记在脑中。
那时候和别人聊天,因为多看了一些书,会表现得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的样子。现在看书却成了哑巴,书多,求快,能记住的,就被自己强行说成是有用的。可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买的书,哪一本又不是集结着作者多年的心血和智慧呢?
日常生活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尚且有不明其意的,和智者聊天,又岂能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呢。
说那么多,只是疑惑一点,书有了,你还会读吗?而那个会,自己真的能做到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