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上班的前10-20分钟,差不多是固定摸鱼时间,不看看昨晚发生在世间的大事和刷刷公号,会整天不得劲儿。
今天照旧。刷公号的适合,看到一篇文章,叫《适合夏天做的30件事》。标题挺吸引人的,点进去看才发现原来是挑了各路名家三十篇关于夏天的文章,把他们写的夏天的趣事整理成这一份清单。挨个看下来,感觉挺有意思的。
这三十件事,既有文青范的怀念冬天清冷的气息(季羡林《清华园日记》)、在蒸腾的暑气中沉醉(尼采)、像不爱打伞的孩子一样,淋一场夏天的雨(周作人《苦雨》),也有充满浓浓夏日风情的听蝉鸣(三毛《夏天,像一首绝句》)、吃一大碗绿豆冰沙(余华《兄弟》)、大口吃掉用井水冰镇的西瓜(【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潜水、冲浪、漂流以及其他一切与水有关的运动(【韩】 金爱烂《你的夏天还好吗?》),还有想起来嘴角会带着惬意笑容的宅在家里,享受空调(【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盲刺客》)、与家人一起乘凉,聊聊近况(杨本芬《浮木》)、喝一瓶冰镇北冰洋,最好配着烤串大排档(肖复兴《咫尺天涯:最后的老北京》)。
原以为会有海边或山顶看日出,欣赏旭日东升、朝霞满天的壮美这一选项的,竟然没有,只有“去看一场夏日黄昏,记住当时天空的颜色”(【美】纳博科夫《说吧,记忆》)。略略失望。不过看在老纳的面子上,有黄昏和夕阳好像也不错。
小编盘点的作者涵盖古今中外各个时代,每件事都有其独特的时代魅力。我觉得吧,清单所列事项虽然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放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仍具备很强的诱惑性,尤其是对于曾经体验过的人而言。
别的地不清楚,至少在国内,夏季是南北普遍高温。尤其近段时间,不少地方的气温逼近或超过几十或上百年的最高值,更有不少同胞因热射病而死亡事件发生,说句“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不过分吧。这时候,肯定是人与空调、冰箱更配。用井水冰镇的西瓜虽然没有冰箱冰镇来得那么凉,但井水的甘甜和清澈,以及双手入水时的清凉感,却是现代科技无法替代的。
还有记忆深处那些漫长的暑假。学生时代面对长达两个月的酷热暑假,除了做不完的暑假作业,还有干不完的农活,以及流不完的汗水,似乎永远在抱怨——夏天赶紧过去吧,快点开学吧。而清澈的河水、跳动的鱼儿、无公害的瓜果,则是边享受它们带来的感官上的刺激,边无视它们的存在。待成为社畜永远失去过暑假的资格时,却开始怀念回忆里的暑假生活,恨自己当年怎么没能转变心态好好享受难得的肆意时光。
还有苏童的选一只简简单单的老冰棍。雪糕意外成了这个夏天最火的词,比气温还火。看着那些动辄十几、几十元的雪糕标签,很想问一句,它们是镶金的吗?我的思维,似乎还停留在小时候一毛钱一根的棒冰、稍大时候五毛钱一根的绿豆冰,以及后来魔都一块钱一根的赤豆冰里。怎么才不到十年时光,就换了人间?
至于木心说的爱一个具体的人,也是真正失去拥有对方的资格时,才幡然醒悟,原来那些年不经意间的错过,真的是一辈子。
眼下,正是火热的夏天。看过文章后,平添许多关于夏日的愿望清单,再想想当下的处境、银行卡里的余额,心里比咬了一大口用井水冰镇的西瓜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