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冷,进入12月份以后,上海的气温也逐渐稳定在10度以下。虽然没有北方那么低,但空气是湿冷的,再加上几级北风,也是不容小觑。
我本来是打算过一段时间再穿羽绒服的,因为身高不到一米六的我,为了孕晚期庞大的身躯而买了尺码一米八的羽绒服。肥度正好,就是长度过膝,整个人包裹起来,看上去就是一个圆筒,或者说得美好一点就像个移动城堡。跟美观养眼是无缘了。
但是穿得暖和了,走在外面尤其是在没有阳光的阴凉地方人就觉得十分淡定。不用再努力把衣服使劲裹了又裹还是感觉没有裹紧,不戴围巾也不会总觉得脖子里凉飕飕地有风。
这样说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夸张,但是人与人确实是不同的。我是十分怕冷的人,完全理解不了冬天雪地里还能光腿穿长靴的美女。上海的冬天特别的湿冷,虽然温度很少到零度以下,但是体感温度真的很低,让人怀疑天气预报的温度是否准确。很多北方人初到江南是适应不了这里的冬天的,觉得反而比北方的冬天更让人难以忍受。
记得刚来上海那年,常年生活在北方内陆的母亲认为我这下去了南方冬天终于可以不用盖很厚的被子了,于是就给我寄了一床很薄的春秋被过冬。结果11月底的晚上我穿着羽绒服盖着薄棉被,还是感觉冷,身上的棉被轻若无物。后来就感冒了,母亲又赶紧用加急快递给我寄来一床比我们老家盖得还厚的被子。
上海的冬天特爱下雨,就是那种不紧不慢的小雨。经常早上起来小雨已经淅淅沥沥地开始下了,上班的路上都是撑着伞急匆匆赶公交地铁的人们。路两边栽种很多的香樟树,四时常绿,不会大面积落叶子。但在秋冬天会结满树紫色的小果子,这个时候落了满地,行人不小心就会踩上一个,紫色的浆水立刻在地面上晕染开。
这种湿漉漉的天气,更让人觉得冷得彻骨,尤其是在居室内,很多时候反而比室外更冷,因为外面有太阳没有风的时候还是温暖如春天的。在家里得穿着羽绒服才觉得暖和,除非是开空调。但是家用空调制热的功能真的不能和北方的暖气相比,只能说空调开个25、26度比不开空调会感觉舒服一些,但是耗电量却是惊人的。顶多是在睡前或起床时开一会儿缓和一下。生大宝时坐月子是在最冷的冬天,开了一个月的空调,被人说成太奢侈了。
而养宝宝是必须要舍得花钱的,这是很多人都认同的观点。具体到冬天开空调这件事育儿专家有个说法让我们颇有些耿耿于怀。因为我们家大宝没有经过爬这个阶段就直接学会走路了,而很多育儿专家认为冬天出生的宝宝,在十个月左右学习爬的关键时期因为正好处于秋冬变冷的季节,家长此时一般都会给宝宝穿上很厚的衣服,包裹了他们的身体,也限制了他们自由活动的能力。所以他们呼吁给秋冬季节处于爬行敏感期的宝宝们打开空调,营造适于他们自由活动的环境。而生在大北方的宝宝们有让人羡慕的暖气,冬天在室内可以只穿秋衣秋裤,就不用愁这个问题了。
这个话题扯得有点远。纵然上海的冬天让人有很多不适,但也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即使在萧瑟的寒风里仍然可见满目的绿色,还有很多不同的花朵开放,全然不像北方的冬天一派肃杀的景象。
而且来到上海才知道,原来枇杷树是冬季开花的。小区里有几株枇杷树,到了冬天反而焕发了生机。叶子绿油油的,听人说是换了新的叶子,老的叶子已经落掉了。而且这几日逼近零度的气温里,居然发现枇杷树枝头已经开满了一簇簇的白色小花。老人们说,枇杷树冬季开花春季结果,春末夏初枇杷果就已经上市了。所以枇杷是经历寒冬孕育的果子,性寒凉。
在上海天气变冷之后,很多有时间的老人开始张罗着制作风干食品了。小区里很多窗口可见有人在晾晒大棵的矮脚青菜,也有很多人阴凉处开始悬挂一串串灌好的香肠。据说这个时候制作这些食品不容易霉坏。
这是我所经历的上海的冬天。至于在繁华市区里,四时气象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并没有什么显著的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