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9日凌晨,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10多所学校的千人请愿队伍分别走出校门,向新华门汇集。而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学生因西直门城门关闭没能进入城内,他们就对着附近的居民和守城门的军警进行抗日爱国宣传。
上午10点半左右,面对着紧闭的新华门,戒备森严的军警宪兵以及他们手中闪着寒光的刀枪,青年学生们无畏地举着旗帜、标语,高呼抗日救国的口号。期间,12人学生代表要求面见何应钦,并提出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停止内战、立即释放被捕学生等6项要求。
在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后,青年学生不畏强暴,开始了抗日救国大游行,且队伍越走越壮大,最后人数达到四五千人之多。游行队伍里面有许德珩(著名教育家、学者)、吴承仕(近现代著名经济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教育家)和斯诺夫妇(《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
然而,国民党当局回应学生的却是皮鞭和木棍的鞭挞对,对爱国青年的当场逮捕。
游行队伍也被冲散了。
但抗日救国之心就像将要爆发的火山一样,镇压就是加速器。
12月11日,北平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起来罢课。
12月16日,北平爱国学生和广大工人、农民、市民近3万人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大示威大游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等口号声此起彼伏。
这场运动也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和援助。
“石在,火种不会绝的”,就是鲁迅先生对爱国学生英勇斗争精神的热情赞扬以及殷切的希望。
毛泽东主席指出:“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抗战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一二九运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在一二九运动以后,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反帝国主义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以上主要内容来自于百度百科)
致敬每一位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誓死捍卫国家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