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属于懂事和记事都比较早的一类人。
3、4岁时的某一天,外婆抱着妹妹,牵着我出门,我一抬头,看到了大门正上方的红色横匾上的四个金色大字:“光荣军属”,心里满满地都是骄傲。那是我关于儿时最早的记忆之一,那种骄傲感从儿时开始,贯穿了我整个少年、青年时代。
小时候,每逢八月一日,单位组织复员转业军人们和军属们开茶话会,我和妹妹也总是在受邀之列。座谈会上,一个个叔叔伯伯们这个说完那个说,我和妹妹听不懂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又不耐烦久坐,往口袋里塞满了糖果和瓜子花生后便跑出去玩儿了。
父亲是空军部队的一名军官,每年回来探亲的日子屈指可数。但只要他回来了,家里便每天都热闹得像过节。从早到晚,总是会有人上门,向爸爸打听部队里的事情,爸爸也总是很耐心地把某些事情说了一遍又一遍。我听不懂,但只要能呆在爸爸身边,听不听得懂又有什么关系呢?
某次,爸爸从外地执行任务返回部队时顺道回家住了一个晚上。平时,爸爸探亲回来多着便装,这次因为是执行任务,着的是军装,还配带了手枪,看上去格外威武。晚上,爸爸一边拿着卸了子弹的手枪教我如何瞄准,一边问我长大后想不想当兵?我很干脆地回答说,我不想当兵,不喜欢打仗,我要当老师!
爸爸当时是怎么回复我的,我已经不记得了。但从小,我就不喜欢看战争片、不想当兵,我喜欢看书画画,更期望长大后能像母亲一样,当一名教师,这一点我却还是记忆犹新的。一方面以自己是军属而自豪,另一方面又不想从军,这是怎样矛盾和自私的一种心理啊!
想起了刚刚才看完的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从第一部到第三部,都写到了战争——一战、二战、美国的越南战争。小说里的人物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军人,来到前线,但无论从军是否出于自愿,在需要他们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国土、维护正义时,即使下一秒就倒在战火之中,即使最后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在战斗,他们也决不放弃。为了和平,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战争的年代里,需要军队来实现和平,和平的年代里,同样需要军队来保卫和平。我的父亲,以及建国后的无数军人们,就是这样的和平的保卫者。与战争年代相比,他们也许不再时时刻刻都要冒着生命危险,但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小家,成就了大家的和平安宁,岁月静好。他们用昂扬的斗志、无所畏惧的精神,铸就了赫赫军威,震慑着一切觊觎我大中国的敌对势力,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安全牢固的屏障。
小时候,我不想当兵,长大后,我也没有当兵。有点遗憾,却又并不遗憾,每个人都有着似乎偶然却又必然的人生道路。
可是,今天,在建军90周年的日子里,我真希望当年,爸爸问我长大后想不想当兵时,我斩钉截铁能回答他:
是的,我想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