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喜爱,首先应该搞清楚怎样会招人烦,然后努力避开。
司寇布,司寇可能是他的姓,也可能是他的官职。在先秦时期,中国人为自己定姓氏是很随便的,是彻底的拿来主义。比如有家人住在“陈”这个地方,就姓陈了。有家人住在“陶”这个地方,就姓陶了。现在的中国人很难想象,古人这么随意就决定自己的姓氏。现代中国人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说我要改姓别的姓,估计会被家长打断腿。可古人就是这么随便。先秦时期是中国姓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期,还没有那么多严格的规矩束缚。据说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一般的平头百姓是没有姓氏的,之前有姓氏的人大都集中在日本社会上层阶级中,比如各地诸侯(在日本称为大名)和高级武士。在当时,姓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日本战国时期著名人物丰城秀吉,出身是贫下中农,后来官居关白、太阁,从社会的最底层爬到了社会的最高层。从他的姓氏变更中我们可窥一斑。他最早叫木下藤吉郎,姓木下。后来随着自己的努力,成了一方领主,他为自己改姓羽柴,名秀吉,把姓名整个全改了。后来实力越来愈大,被日本天皇封为关白,赐姓丰臣,他又叫丰臣秀吉了。日本的战国时代,是中国明朝中后期,那个时候的日本社会和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有很多相似性,很有对比研究的价值,姓氏只是一个方面。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天皇下令所有的日本国民都必须有姓氏,在规定期限内去政府户籍部门完成登记。这让习惯了没姓的日本百姓不知所措,可是天皇下的命令是必须服从的(那时候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既然如此,那就逮到什么姓什么吧。家安在一棵松树下,就姓“松下”。田里的庄家长得喜人,就姓“盛田”,家在一片田中的就姓“田中”。家在山下就姓“山下”。大部分的日本姓氏就这么一拍脑门想出来的,很随便。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也这么干,除了用居住所在地作为姓氏之外,中国人还把官职拿来做姓氏。除了司寇,司空、司马、司徒这些也是。所以不知道这个司寇布到底是名叫司寇布,还是官职是司寇,名叫布。他这次是替周最做说客,希望西周公能立周最为太子。可是失败了。
司寇布这次当说客,完全是徒劳无益,自讨没趣。从对话中我们知道,齐国有和西周公接洽,希望西周公能立周最为太子。西周公以“周最自己不想做”回复了齐王。西周公的态度很明确,显然是把周最从太子的候选人中pass掉了。司寇布居然假设西周公是在对周最犹豫,只要稍加劝导,周最就能被立为太子。他的说辞建立在此基础上,一开始就错了。他对西周公说:
您那样回复齐王,说是周最自己不想当太子,我认为是不可取的。以前有个姓函冶的人为齐太公买剑,太公不知道剑好,把剑还给了函冶氏,把买剑的钱也要了回去。越国人看好这把剑,出价千金,函冶氏觉得便宜了不肯卖。快死的时候对自己儿子说:“不能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手里的东西好”。您现在要是想让周最做太子,就应该早点公布。自己把主意藏肚子里,天下人怎么会相信呢?我怕齐王会干预您的决策,逼您立周最为太子。您虽然多有机巧,可以应付得来,但是周最也不是省油的灯,您为何不做个顺水人情,拔高周最的待遇 ,让天下人都知道呢?这样齐王也就不会怪罪,我们西周也可以拉齐国做靠山了。
原文中司寇布的话说得很含蓄,有很多话外音。所以锤子没有直接翻译,而是把话外音也加了进去,便于读者理解他的意思。他先是对西周公讲了一个现编的故事,告诉西周公,国家储君之位宜早确定,不要有了主意不公布。后面话里话外其实是威胁西周公。周最和齐王的关系很好,所以西周公骗不了齐王。依照齐王和周最的关系,一定会干预西周立太子。司寇布暗示西周公,与其被齐王逼迫,不如自己主动。周最狡诈得很,又有齐王撑腰,得罪了不好。立周最为太子后,反而可以加强齐国和西周的联系,周最是很合适的人选,这是大家的共识。
司寇布作为纵横策士的水平很高。有劝诱,软的。有威胁,硬的。还有生动的寓言故事。关键暗示用得恰到好处,话都说到了,却没让人觉得受了冒犯。可是根据历史的记载,周最一生都在列国之间奔走,没有当上太子。为什么司寇布一番水平很高的说辞没有说动西周公?为什么周最有继承权的公子,有才干,又有强大的齐国支持,西周公却不利索地立他为太子呢?
锤子认为有两方面原因。司寇布的说辞虽然很动人,故事讲的很生动也很有道理。但是他却不了解西周公的心理。不察君心而说之,说辞再好,水平再高,也不可能说动人。西周是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国。总是被强国压迫,不得自由。看过前面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西周的君主究其一生都为周边强国的无理要求和无理干涉而忧心忡忡,疲于应对。没有任何一国的君主愿意像傀儡一样被人摆布。西周总是被大国强迫借这个借那个,现在连立太子这样纯粹的“家务事”也被齐国指手画脚。虽然国家没落了,但是西周公作为贵族的最后一点骨气还是有的。要是没有齐国干涉,周最或许还有机会。齐国一干涉,周最彻底没希望了。其次,周最的人品也有问题。他虽然有一定才干,但是过于自私,过于精致利己耍小聪明。太聪明的人要是不懂得收敛,总会给人有失厚道和稳重的感觉。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做君主的。齐国不会主动干涉西周立太子,一定是周最拜托齐王的。周最以为有齐国帮忙,自己当选太子就十拿九稳。他太聪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司寇布的说辞并没有成功,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游说西周公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说辞依然是好说辞,值得学习。还有,它至少告诉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好东西也要会吆喝,会宣传,会造势。不然再好也只会被埋没 。第二,继承人确实应该尽早确立。如果始皇能早点立太子,那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
原文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曰:“君使告齐王以周最不肯为太子也,臣为君不取也。函冶氏为齐太公买良剑,公不知善,归其剑而责之金。越人请买之千金,折而不卖。将死,而属其子曰:‘必无独知。’今君之使最为太子,独知之契也,天下未有信之者也。臣恐齐王之谓君实立果而让之于最,以嫁之齐也。君为多巧,最为多诈,君何不买信货哉?奉养无有爱于最也,使天下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