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诗经密码》作者:刘蟾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里的周公说的是周公旦,又说他是《周公解梦》的周公,又说他是给《周易》写要爻辞的周公,但真实情况是,他跟这两者都没有关系。
那他跟谁有关系?嘿嘿,他跟“摄政王”这三个字有关系。
周武王姬发完成灭商建周的使命三年后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成王还很年幼,朝中大事怎么办呢,当时就有周公旦来处理了。
我们还记得前边将周文王姬昌生了很多儿子吧?周公旦和周武王一样,是姬昌的儿子,他们兄弟比较出名的还有伯邑考、召公奭(shì)、毕公高、康叔、曹叔、叔武、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等,这些有可能都是后面要出现的名字,现在先来熟悉一下。
周成王年幼不能听政,他的伯父周公旦就帮助他处理政务,成了名副其实的摄政王。所以后来很多权倾天下的权臣,就学会了立个幼帝把持朝政,并装出一副为国为民的样子,还美其名曰“学习周公”。比如汉末王莽不就曾自比周公吗,结果最后大伪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
王莽是遭到了后世唾骂,但周公呢?
周公摄政也流言满天飞,最先发难的就是他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古人的名字虽然有时候很好听,可这个姓氏问题可真令人头疼,要是不知道来龙去脉,还真是跟红楼梦里的人一样,不好认清谁跟谁),这三个人原本是在朝歌帮着纣王的儿子禄父治理商朝遗民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联合禄父以及东方诸国,一起起兵反对起周公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监之乱”。
周公一看这还了得,这周朝刚刚建立没几年就又乱了,可不行!这个人不仅治理朝政一把手,打起仗来还是高手,于是他就率大军东征朝歌,管叔被杀,蔡叔流放,霍叔被贬为庶人,纣王的儿子禄父也被杀了。
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就加快了修建洛邑的步伐,把商朝的遗民迁到了洛邑附近,虽然封纣王的哥哥微子为国君,建立了宋国,但是,哈哈,放到眼皮子底下,看你还怎么蹦跶。然后又把他和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康叔封在了黄河与淇水之间,建立了卫国,同时提高了东方齐国和鲁国的政治地位。
经过这一番部署,周朝彻底稳定了。《诗经·豳风》中的《东山》和《破斧》两首诗讲的就是周公东征的事迹。
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长大了,周公就把政权还给了成王,可见周公至少在行动上是没有做出背叛的事情的。
后来,周朝的礼乐文明经过孔子的整理和发扬,成为了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之一,而且后人也一致认定周代文化就是华夏正统,那么,这个文明系统的设计缔造者和完善者,就是周公。
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东汉文学家、诗人、军事家曹孟德——曹操的诗歌《短歌行》。意思是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能之士,接见求见之人,见到贤才就中断沐浴,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后来就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思贤如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