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
人间总是喧嚣,因而佛陀领导清静;人间总有污浊,所以上帝主张清洁。那是一条路,皈依无处。皈依并不在一个住所,皈依是在路上。分割的消息要重新联通,隔离的心魂要重新聚合,这样的路上才有天堂。这样天堂有一个好处:不能争抢。
任何天堂的许诺,若非在路上都难免刺激起争抢的欲望,不管在举天之外,或是在异元时空,任何所谓的天堂,只要是许诺可以一劳永逸的到达,通向那儿的路上都会拥挤着贪婪。天堂是一条路,这就好了,永远是爱的步伐,又不担心会有无穷的寂寞。上帝想必是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所以把他的游戏摆弄个没完,佛陀谙熟此道,所以思之无极。谢天谢地,皈依是一种心情,一种行走的姿态。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天堂指的是什么?是梦想,梦想之所以是梦想,是因为它不是现实,它和现实有一段距离,当我们实现梦想时,梦想也就不再是梦想了,梦想变为了现实,又会有新的梦想出现。
永远循环,永远重复着人间的游戏,就像《务虚笔记》中那个来自远方的预言,:在编织非人力所能解脱的 / 无法忍受的火焰之衫的那双手后面。/ 我们只是活着,只是叹息 / 不是让这样的火就是让那样的火耗去我们的生命。
这预言,总是在应验,世世代代不断重演,所以我们无法走到天堂,我们只能是走向天堂,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沐浴着天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