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店里,我站在橱柜前,目光在焦黄酥脆的牛角面包与柔软饱满的吐司之间来回逡巡,久久踟蹰难定。顾客渐渐排起了队,而我仍困在这酥软两难的夹缝中——仿佛那酥脆与柔软,当真成了我生命中无法兼得的两极,甚至每一秒的犹豫都显出几分荒谬的郑重。永远没办法满足的“既要又要”——如饕餮般贪婪,却偏偏又似蜗牛般软弱,举步维艰。
拧巴的人,想得多,想的远,面对多个选择的时候,一直在权衡利弊,想找到一个最佳答案。而促使这种拧巴程度加深的,就是对选项的贪婪。“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真的可以同时拥有嘛?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下下签。
最优解不是那么容易就找到的,我们的“既要又要”,很多时候是建立在相互矛盾的抉择上的,比如我既想要去做一下反常规的操作以求出彩,但是又想要很好的规避风险带来的伤害;又或者我既想要在感情中获取认可,但是又不想在接触过程中付出代价,这大概率也不可能。
不够果断,是最大的软肋。优柔寡断往往会让我们失去断腕的勇气。
这样犹豫的瞬间,何止在面包店中?点餐时,既想大快朵颐又怕上火;购物时,既向往时尚靓丽又心疼腰包。人生中更多无形的抉择更是如此:每一个选项都像流沙中裹挟着金粒,既闪闪发光又沉重难测,于是我们便习惯性地在“既要”与“又要”之间反复踌躇,迟迟无法下手。
贪心不足,在无形中却耗尽了选择的时机。我想起《韩非子》里一句话:“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当断腕的勇气终于苏醒时,橱窗里的面包早已售罄,只留下空荡荡的托盘映照出我空空的手心。那两种味道终究都与我擦肩而过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犹豫错失良机了,之前抢回家的车票,放票的时刻,我看到两趟回家的路线,但是两个路线不一样,一条线时间短速度快当然票价高,另一条时间长速度慢票价低,而且还要中途倒车,但是便宜是真的便宜。在那几秒,我可能也就是犹豫了几秒,我一方面还在评估两条线的性价比,一方面又在犹豫回家的时间,结果就是,机会稍纵即逝,一张票也没有了。
所以我是很理解选择苦难症的朋友的,而且这种选择困难症经历的因犹豫而错过机会的次数要更多,甚至是就那么盯着机会从自己手头跑掉,错过的演唱会门票了,不同口味的面包了,限量的衣服了,等等,我们的“既要又要”到最后都成了“两手空空”。
说白了,纠结“既要又要”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机会不等人,挑三拣四的时候,好东西早让别人拿走了。面包也好,车票也好,活儿就那么多,你磨叽,别人可不等。想太多,啥都想要,结果往往啥也捞不着。就算选的不完美,也比两手空空强。人生不是多选题,很多时候,能稳稳抓住一个选项,就已经赢了。
所以犹豫就会败北,我建议,下一次,抓一个就跑!不管是牛奶还是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