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我是沈祖芸。
从组织规模到空间、教师,再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你已经了解了全球教育在2019年表现比较活跃的五盏灯。
这一讲,我想说说最后两盏灯,那就是评价体系和教育目标,因为它们和社会转型、国家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改变起来非常缓慢。
上一讲,我们说到全球很多大学正在从专业导向走向能力为本。
尽管大学的转变已经开始,但让用人单位直接受益还没有那么快。不过,2019年,我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社会评价体系在更迭。
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学历在贬值,能力在增值。
一直以来,名牌大学的文凭就是好工作的敲门砖,很多像谷歌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只把面试机会留给精英大学里成绩最好的毕业生。但现在,他们的招聘方式发生了变化。谷歌人力资源运营部高级副总裁拉兹罗·博克(LaszloBock)在做了大量数据分析后,发现学历这个指标越来越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了。现在,谷歌有15%的员工没有大学文凭,他们也不再要求应聘者提供大学成绩单,甚至在应聘要求中都找不到“大学”这两个字了。
不只谷歌,德勤、麦肯锡等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也在改变。最近几年,他们会去更多学校选毕业生,然后直接安排他们参加训练营,在实践中筛选出最适合的人才。
我还注意到,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能力买单。所以,你会看到一些企业直接办起了大学,比如阿里的湖畔大学、腾讯大学、得到大学等等。在这些大学里,很多能力课,比如社交、演讲、谈判等都成为终身学习者的首选。
工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培养符合各行各业标准的劳动者,教育目标自然就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但今天,社会越来越需要问题解决者和终身学习者。
社会需求和评价体系发生的变化,就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这盏灯,因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教育目标确立的关键因素。因此,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以人为本的核心素养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