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32th
- 这是云山四时分享的第32篇云山风物
生皮,大理白族人传统的待客名菜。
却因它那略显生猛野蛮的名字,
令很多人望而却步……
生皮:让大理人欲罢不能,外地人望而生畏的重口美食
-
提到生皮,大理人就会不自觉的食指大动,开始咽口水;而外地人一听生皮大多都一脸嫌弃畏惧。真可谓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要么爱得真真切切,要么望而生畏,绝对不会有第三种波澜不惊的中庸之见。
生皮,顾名思义,重在“生”,既可以专指没有熟的生猪皮,也经常被引申为生肉。带着一份少数民族与生俱来的豪爽,在外人眼里,它是一盘上了桌,肉上却还带着血丝的黑暗料理,而对白族人来说它可是逢年过节贵客临门时,对客人的最高礼遇。
食生,南诏饮食遗风
-
白族人食生习俗,相传始于南诏时期,历史悠久。《滇南新语》中写道:“生啖彘……碎切生彘肉,杂以生豆腐、豆瓣、蒜、醋之属,或挺豕击毙,从草燎毛,入涧洗净,仿前切制。均生啖如嗜珍惜,遇佳节,比户皆然,然剑人究以燎毛为上品。”文中记载的制作生肉的方法同今天吃生皮的方式如出一辙,被奉为“上品”推崇备致。
流传至今,生皮的制作照样也是十分讲究的,不是直接将生猪皮和生猪肉割下就能吃。五谷杂粮喂养的土猪宰杀后,采用火烧猪的技法,用稻草、麦杆或松毛烧燎猪皮并靠火灰焐透,等整只猪被烤得焦黑,用杀猪刀刮去猪毛,烧透的猪皮呈现出好看的金黄色,烤肉的香气扑鼻而来,用水冲洗干净,以最快的速度开膛破肚,将猪分割成若干块,待烹调上桌。
大理生皮,此“生”不生
-
虽然菜名叫“生皮”,但经过一系列的火烧煺毛的处理后,那被烧成金黄色的猪皮,其实也有七八分熟了,皮子以下两三寸的部位实际上已经半熟,与牛排的几分熟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大理生皮其实不生。
白族人吃生皮,并不是整只猪都生吃,而是只限于几个肉质比较细嫩的部位。如猪前、后腿、颈下及肚皮肉等白族人认为“不见天的地方”,这些部位皮质较薄,肉质细嫩,是用来制作生皮最好的肉料。吃生皮也讲究一个“鲜”字,趁着新鲜,取来肚底肉,瘦肉切丝,猪皮切片,装盘上桌,猪皮金黄,内肉新鲜。
原始野性,吃出原汁原味
-
蘸水是生皮的灵魂,如果蘸水不好,生皮的美味就不能完全的展现出来。大理特有的炖梅,提供了蘸水中的酸味,佐以小葱、蒜、芫荽、辣子、酱油等,切好的生皮便可就着蘸食。
夹一块生皮放在嘴里,嚼着弹性十足,却又柔嫩细滑,蘸水掩盖了些许肉的血腥气,突出了生肉的鲜味,让人有一种茹毛饮血的原始与野性,却越嚼越香。苍洱之畔,没有什么比一盘生皮更能让人大快朵颐的了。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