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剃头匠老李师傅在二儿子家吃吧早饭,神神叨叨地说了一句,自顾自地要出门,二儿子上前拦住他。
“爸,你又上街哪!我今儿忙,你装上手机,找不到家了,也好打个电话。”
“噢,没事,我能回来,你放心”老李头拿过手机放口袋里,重新又拉开门,嗒啦――嗒啦――走下楼梯。
“放心,能放心吗?都丢了无数遍了。”二儿子小声嘟囔着关上门,又走到窗户边看着父亲走出小区。
快月底了,在银行工作的他忙着结帐,老丈母娘最近生病了,媳妇忙着待候自己妈,俩人都敢不上看护有老年痴呆的父亲出门。而老父亲天生倔犟,不他出门,他把家能砸了。
不过老李头成天在广场听一群老头,老太太拉家长里短,倒也让二儿子省心点。
老李头十几岁便随师傅学剃头,学了一身技艺精堪的好本领。谁家孩子刮百岁都找他,刮的光,还没一点皮外伤。老李头叫李开发,育了三女三子,家里也称得上人丁兴旺。由于他教了许许多多徒弟,又整整剃了五十个年的头,走哪儿人们都尊敬地叫他剃头匠老李师傅。
老李头瘦而白净,长长的脸上,有一双深陷进眼眶的大眼珠子,大鼻子,方形口。中等的个子,老了背弯驮了许多,看上去更矮了不少。
老李头一成不爱讲话,却是一个好听众。自从老伴先他而去,他连在家作一个听众都不可能了。越发的话少的可怜,渐渐的孩子们发现父亲行为异常。
老李头被孩子们轮流照顾,小的几个儿女工作忙,都花钱顾大姐照看。
有一天,大女儿回家,看见父亲掀开床褥正往床上潵尿。大吃一惊。
“爸,你为什么往床上尿,赶不住了,可以潵地下吗?”
“我在浇韭菜。”老李头头也不抬,照潵。
女儿以为自己对父亲哪里照顾不周,惹他生气了,才顾意捣乱。也就没太在意。
但此后,越发不可收拾。神智越来越不清,非把家门囗里当厕用。最过分的事,在院里拣一坨鸡屎非说是黑酱。
“看把这一摊黑酱洒院了,让我拣回来了,你今中午炒菜用了吧”
“爸,这不是酱,是鸡屎,快扔了,洗洗手。”女儿一边说,一边拿纸去擦。
“败家子,明明酱,当我傻了,糟蹋东西,我自己炒去,你不吃,我吃。”
“就是鸡屎吗?不能吃的爸,好好味味臭不。”女儿还想跟老李头解释。
“你再说鸡屎,我打死,酱,就是酱颠倒黑白。”老李头火了,摸拐棍向女儿扔去。
老李头的行为,让大女儿莫名其妙。无奈招集兄弟娣妹要送老父亲医院诊病。
一月不见的儿女,老李头见了直喊“妈,妈回来了。”
儿女们哭笑不得,想是父亲这次病的不轻,要不然大姐也不会着急叫他们回来。
老李头的病总算弄明白了,他得了老年痴呆,难怪总是做奇怪的事情。
经过治疗老李头比先前好点,但跟前离不开人。孩子们商议一人照顾他半年,老李头有时糊涂,有时清醒实实在在让儿女们担心。
清早出去溜弯的老李头,中午没有按时回家。
二儿子急忙到父亲常去的广场,老房子寻了个遍,了无踪迹。
老李头的三儿三女寻遍大街小巷,就是没有老李头。
晚上,电视上一直滚动着老李头的寻人启示。积极的人们在微信上纷纷转发,都希望老李头能平安回家。
夕阳收敛了它的余辉,一个瘦弱沧桑的老人,急急忙忙住家赶。他整整走了一天,又饥又渴,家在哪儿呀?他百思不得其解。
渐渐昏暗的土路上,他冻的瑟瑟发抖,路面越来越窄,越来越难走,静悄悄的旷野,冻的越来越硬的地面,更是高低不平。
老人仿佛在银光反射的远处,看见了老伴的身影,老伴笑着,笑的哪么温暖。
老人踉踉跄跄扑向老伴,扑向温暖的地方……
第七天上午,在离县城二十里的小山村,偶然有去地里拾柴的人,发现了扒在雪窝里冻得僵硬的剃头匠老李师傳,他早驾鹤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