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这部影片在去年斩获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最佳男主角、最佳评委推荐等一系列奖项,就一直惦记着看看号称“文艺片老司机”的洪尚秀又出了什么好(yao)作(e)品(zi)。
片中女主是美丽与个性与演技并存的金敏喜,并且与韩国男神赵某人的一段感情过往也一直为八卦者津津乐道。洪导选择这样的女演员也在意料之中,金敏喜的荧幕形象相当适合文艺片。
男主角是郑在咏,我是在看完了《我是杀人犯》、《苔藓》、《欢迎来到东莫村》之后熟悉了这张皱巴巴的脸,无奈的窝囊警察、阴险的老村长、稳重正派的大兵,都展现地丝丝入扣,觉得这大叔演得实在不错,后来网上一查,才知道他早就是韩国很有名气的实力派了。但是——郑叔演文艺片是什么样的?我想象不出来,他的形象真的让我无法和“文艺”挂一点点钩。
《这时对那时错》的海报上,金敏喜和郑在咏相对坐着,没有对视,但眼神都在游移,都在笑,那笑有些讪讪的。郑叔只露出了无异路人的侧脸,毫无发型可言的乱发没有遮住鱼尾纹,颜值与年轮的高低已跃然画上……哎,我也算郑叔半个粉丝,但是,这真不是叔叔与侄女的故事吗?
笔者是在某弹幕网站观看的影片,时长120分钟,前四分之一的时间里,无数“弹友”的疯狂吐槽让我用最短的时间领会了“尴尬症”这个词的含义。——一对陌生男女强行搭讪,交谈毫无重心,感情递进有时慢如蜗牛,偶尔也会平地惊雷一样发力,观众像是坐在一匹同时嗑了半瓶安定和半瓶摇头丸的小马驹上,两种药效轮替发作……
据说洪导在拍摄时只用了一台摄像机,所以镜头中有很多视角完全不变的长镜头。在两人坐着谈话时,大多数时间里,画面将男女二人都包含进去。这种分镜方式对演员的发挥也是考验——如何在“非特写镜头”条件下展示出人物特色?据说郑叔被评为最佳男主角也是因为在无特写的情况下,依然将片中人物掩饰到位。
偶尔的特写镜头时,女人说话,镜头慢慢摇向女;男人说话,镜头再慢慢摇向男,幸亏两人坐得近,幸亏这种镜头不多,否则观众该晕船了,葬身在洪导的“摇机”海洋中。
说回“尴尬症”,从前我只知道“尴尬”的交谈让人难受、无所适从,无论是作为当事人还是旁观者。看了这部影片才明白,尴尬到了极点、到了晚期,观众是能被逼地笑出来的,发自肺腑的笑出声来。
印象比较深的场景中,女主带着男主去自己的画室,要给他冲咖啡,在杂乱的小桌子上翻来翻去,发现咖啡罐子已经空了。她不好意思的说,因为自己平常不喝咖啡,所以没咖啡了也没注意。男主笑笑说,不要紧,喝什么都行。女的犹豫一下说,不然我下楼去买吧,楼下就有卖的。男的:不用了,我喝什么都行。女主白净耐看的脸上露出“那好吧”的表情,却又犹豫着说:还是去买吧,真的就在楼下。男的似乎也犹豫了,还是说:真不用麻烦了。女的:真的很近,买完就上来。……男主被尴尬咒语完全击中,半张着口,僵硬地微笑。
其实,女主说这话时,不仅表情,简直全身的都是“那好吧,算了”的架势。看到这儿我终于绷不住笑了出来。
画室中的两人的对谈一边充斥着“我还是要和你客气一番”的初见面寒暄,一边要努力渲染“我们俩人已经熟悉了”的轻松气氛。这间小小的并不整洁的画室里洋溢着慢条斯理的文艺氛围,可是身处其中的两个人毫无浪漫温馨的感受。他们刚刚认识,毫无默契、毫无似曾相识、毫无心有灵犀,那些艰难交谈之遍布无所不在的尴尬点——这简直不算电影。啊!怪不得有人说:这不是我们幻想的生活,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啊。
第二次笑出来的场景是女主带男主到朋友(称其姐姐)家里聚餐。画面中女主在餐桌端头,正对着镜头,男主与姐姐们分坐两侧。不得不说这里金敏喜的演技细致入微,一开始姐姐在“无意中”揭男主的各种糗事之时,女主一直端坐着微微笑,那眼神明明是相信男主的。从她非要拉男主到朋友家聚餐,说明她已经有意与这段关系了,潜意识中希望有所发展。
但是很快,男主在伶牙俐齿的姐姐的“逼问”下说出自己已婚的事实,小屋里的气氛似乎没什么变化,几个人其乐融融的感觉。但是镜头正对的女主的表情像水里的涟漪一样微微有了变化,似乎是那一瞬间下巴上挂了个小秤砣,慢慢慢慢那秤砣加重分量,最后女主的脸快掉地上了……最后她坐不住了,称身体不舒服离席了。
这一段变化自然又喜感,金敏喜穿一件肥大的深蓝色毛衣,就那样端坐着,刚开始那么安静那么羞涩,眼角眉梢似乎有了粉红色的信号——直到听见男主那句“我已经结婚了”。
这静悄悄的氛围,这慢条斯理的画面,在此之前只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在明亮的场景里说着话,虽然那话语毫无意义,但是小小的爱的氛围慢慢出来了,现在呢?气氛跟着金敏喜的脸一起掉到地上了。唯一的好处是尴尬症治愈了,两人的关系从半遮半掩的“你想怎样呢”到了当面挑明的“你怎么对我这样”!这也是真实的生活,一段时间的尴尬与微妙,突然而来的欢喜或沮丧,都是真实生活的感受。
影片一共讲了两个故事,洪导把同样的人物、同样的场景重新拍了一遍。“文艺片老司机”洪尚秀导演不但让自己的多部电影有着高相似度(可有人看做是导演的个人特征),还在这一部《这时对那时错》中又拍了一遍同样的电影。——不仅电影A类同电影B,而且同一部电影的故事A类同故事B。
第二个故事中,一切又从头开始,大结构不变,细微处有些许不同。女主性格上自信了一些,不似原先那样温吞,语言也变得直接。男主的腼腆(或者称其为猥琐)也有所收敛,变得随性坦率。两人在寿司店里喝烧酒的时候,男主主动说出了自己已婚,但却又在烧酒的作用下吐露了对于女主的爱慕,一边笑一边哭。甚至有人说,郑叔最精彩的表演就是这个场景,相对女主,他的位置在镜头远端,却将一个成年男子隐秘而复杂的内心矛盾展示出来。(这部电影被韩国影像等级评委会判定为19禁,对此,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这部电影中两个陌生人邂逅之后的微妙感情,从理解困难的角度来说,并不适合19岁以下的人观看。)
同时,这也是故事二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女主提前知道了男的已婚的事实。
在第一个故事中,因为男主隐瞒了“已婚”这件事,所以才有后来的女主突然离席、一个人回家,才有男主在自己的作品发布会上的各种不痛快。但在第二个故事中,男主已经提前坦白了,结果会有不同吗?
故事一里,女人前面积攒了满满的期待,也许内心已经有个美好的想象,最后突然知道了真相,期待变成了失望与愤怒,她伏在书桌上借着酒劲对男人埋怨:你怎么能这样对我!故事二里,她早就知道了事实,这事实是男主主动相告,她却释然了,甚至还在两人的关系中往前走了几步。晚上回家路上的主动亲吻、让男主在路口等她,最后男主作品发布还去捧场……为何会发展成这样?
难道女的在乎的不是男人有没有结婚,还是有没有“欺骗”?并不是对方是否自由身,而是内心是否坦诚?
导演借演员之口说过一句话:人们活着,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故事一的结尾处,被“欺骗”的女主感觉受了伤害,一个人幽幽地回家,对着来开门的妈妈撒着娇,撒谎说没发生什么事,那昏黄的路灯下的背影孤单而美丽。妈妈本来已经进门去,突然外面庙里的钟声响了,她紧接着又出来,双手合十冲远处的佛像拜了拜。——也很美,前面发生过怎样起承转合的故事,普通的生活还在继续。平常生活的零碎,和那些可以拿出来讲述的故事都是美丽的存在。或者,更美?
故事二的结尾处,女主来参加男主的新作品发布会,男的有事要离开了,她独自留下来看电影。电影散场之后,她一个人走在灌木旁的人行道上,天空洒下纷纷扬扬的雪片,地上一片白茫茫的诗意。她的心情会开心吗?毕竟和那个坦诚的男人有了愉快的结尾。她会觉得内心伤感吗?毕竟和自己上演故事的男人走了,已婚,但是有了惦念。——或许是一种融合了开心与伤感的滋味吧,用水稀释了的甜、咸、酸、涩就是生活的味道,被雨水浸过、些许褪色的花瓣儿就是生活的颜色。或者,稀释了的、褪色了的东西更美?
“人们活着,做的事情都差不多。”——这句话似乎过于悲观了,我们也可以说:人们活着,生活的滋味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