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次端午节,虽然王同学不在家,但我们家却比往常还多了几分热闹。
因为之前在拉美工作时期结识的小伙伴们,天南地北的来到了深圳。今天简单说一说这几位“好基友”:
1、DanDan, 女,91年生,毕业于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我们认识的时候,她正就职于某国企,作为唯一的销售代表被派往拉美X国常驻拓展业务。因为公司实际在当地并没有客户,所以我们对她那份工作的解读是“公司出资免费让DanDan在X国旅游,包吃包住,还额外支付三十万年薪。” 当时,作为一个995的苦逼上班族,我们对她那份舒适和安逸表示各种羡慕。
但,两年后,她主动辞去了这份工作。回到北京,换了一份薪水并不高,而且10116的工作。
至于原因呢,拿她的话说“担心在国企这种一直悠闲的状态把自己废了。”
后来的两年时间里,外语专业的她,已经自学考过了两门CPA,并且今年一次性报考了另外四门科目;在某著名互联网公司从运营转岗到了财经;还在工作中学会了Python、Tablaeu、Jupyter和QSL等一系列工具和软件,写代码或修改脚本这种在我看来异常专业的事情变成了她工作中的一部分。
上个月,不啃老的她终于如愿在北京买了房 。尽管只是一个三百万不到的一房一厅,而且她因此积蓄全无,还“负债累累”,但再也不用容忍房东动不动就提出涨价房租,DanDan并不后悔自己买房的决定。
就智商而言,她是我认识的女生中,排名第一的。
无论学什么,速度都快。这不禁让我这种资质平平者心生羡慕。
小语种、财经、编程、大数据挖掘,多种技能加身,在我看来,这个女人的就业前途“不可限量”。但她说自己当前最想做的就是赚钱,最大的烦恼就是税前25万的收入太低,难以满足自己尽快还债的需求。
2、HuaHua, 女,90年生,祖籍广东,成长于拉美X国,目前全家也定居海外。她是当地华人二代移民中不多见的上过大学的女生(大多数广东人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当地经商),毕业后,没有回自己家打理生意,而是先入职X国某中资公司,也因此结缘了她的前夫。
她属于典型的广东女生,贤惠,特别喜欢做饭和收拾家务这个特质在我们一群糙妹中显得难能可贵。婚后,她更是“夫唱妇随”地跟随老公辗转多个国家,每一次都凭着自己精通中、英、西三门外语,在自己老公工作的国家找工作。
不过,或许是婚前异地时间太长,彼此双方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许是两人的背景文化差异最终无法逾越;也或许是中国的“婆婆”太难搞,HuaHua的婚姻仅维系了两年不到。这也让我们一群人唏嘘不已。
现在的她,颜值依然如初。被婚姻伤害过一次的她,特别想在事业中努力证明自己。从交流中能看出,她也在考虑回国发展,但是我和DanDan都不建议她这么做,因为在我们看来,从小在拉美长大和接受教育的她,很难面临今天中国大陆同龄人的竞争。此外,在X国已经扎根二十多年,家里经营着多家超市和商铺的她,在X国更有优势。
3、Nana,女,91年生,是DanDan同学校同专业的学妹。我们认识时,她也正就职于北京某国企建筑单位,作为外语翻译,她常驻X国。外派期间,Nana在当地获取了研究生文凭,因为不安于一万人民币不到的薪水,所以她选择了辞职回国。
后来,她在深圳某著名公司做销售。
上一次见她,她说因为有时差自己基本都工作到凌晨,因为最主要目标就是攒钱买房。
Nana所在的公司近些年规模增长迅速,但内部管理混乱。今年Q1她因为销售业绩第一,所以提成收入最高,这也招致了直接主管的妒忌。于是公司以“前期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为由,取消了销售的提成制度,更关键的是要求她把Q1已经发放的好几万人民币提成“吐回去”。公司还加了一条规定:员工月收入不能超过部门主管。
听闻一家国际化大公司能出如此奇葩的制度,我们一群朋友都大开眼界。
如果换做是我,我估计早跟那样的公司、那样的主管say goodbye了。
但是,Nana至今仍然留在那家公司。
“领导公布新政策的时候,拿我的收入和他的收入差异举例进行对比。而且Q1我的提成最高,要吐回去的收入最多,我当然非常气氛,想离职。但是我不能裸辞,内投和外投了好几个简历,都不了了之。目前年薪总包三十多万,一方面很难找到总体收入优于这份工作的岗位,另一方面到新岗位意味着一切从0开始……” Nana无奈地讲道。
作为一个外派两年期间,基本“一分钱没花全攒了起来”这么一个务实的女孩,为了生存,即使领导奇葩地说“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的人就滚蛋”,她也依然骑驴找马地先留了下来。
这两天,这几位小伙伴真的让我这个毕业七年至今工作方面还算顺风顺水的人进一步认识了这个社会的现实与残酷。
自己今年辞职时,集团HR抛出橄榄枝,让我停薪留职,保留关系和期权在公司;全球旅行倒计时,现任主管能拉下脸再三发信息邀请我回原部门;在如此任性之后,自己还能有机会在一家全球知名且薪水待续还不错的公司工作。想到这些,我更加感谢生活,也感恩我现在的领导和公司对员工的宽容。简单讲,现任主管对我算有“知遇之恩”,所以在未来的时间,我将多从他的角度思考问题,为部门多做点贡献吧。
二、
昨晚,我把这两天朋友聚会的情况跟好朋友FangFang进行了交流。她说“我感觉我没有迫切想要赚钱,觉得赚钱跟幸福没啥关系”,也说自己在湖北跟几个高中同学聚会,“我回来感觉大家过得小日子还都挺好,可能在小地方的人压力没那么大,更容易幸福一些。感觉人要过得开心,说不定我哪天也回武汉这边来,不一定在深圳了,那边感觉好累。”
Fangfang的话一下子把我从对现实的不安,以及对赚钱的渴望中拉了出来。
我想,或许对我自己而言,最好的状态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
我希望自己保持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和激情,但是不用太拘泥于收入多一点还是少一点。
当然,我知道找到那种平衡并不容易。希望自己能有那份幸运。
三、
昨天听到“现实的浪漫主义”这个说法,我觉得还蛮适合我个人的性格特征。
作者:@追追(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2165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