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儿子又一次提起,说我怎么就不能请假不去出差?恰是他暑假放假回来的当天不能接他,还反问我,你要是去做发言我就认了,你去做会务的,难道离了你不能转?
我觉得儿子有点强词夺理,反复解释说,这次的综合条线会,是我们综合处的大事,逢处里的大事,一定是要大家同心协力,没有极其特殊的情况,通常是不能请假的,且,举例说如果儿子他回来只能呆两天,这我是有理由请假的。一个已经20岁的大小伙子,只是迎接回来,且要呆一个暑假。这在工作上请假,实在算不上一个硬理由。所以我委婉给处长提了下,表达了我相接孩子的想法,没有得到同情和应允后,也就不再说了。
儿子并不表示认同,还拿出我嘟噜他爸的事来攻击我,这让我也有点小小恼怒。我认为不能相提并论,我是因为理由不充分,不能请假,他老爹是能做到而不做,这根本不能划等号。我的小小恼怒,儿子一定是感觉到了,但是他显然也并不接受,而我俩谁也不想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俩有几十秒的对话停顿,谁都不说话。之后,没有了对话的语境,我俩话别。儿子说:好吧,你再看看心理学。
这话听着有教训的味道,我更是不爽,虽不严重,但是有,我知道。
对话后,我的感觉:儿子也是,学了那么多东西,涉及到自己,为了证明自己有理,甚至拿我和他爸的事举例来攻击我,只为了说明我的不当,我一直认为他爸的有些行为是需要调整的,平常他也颇认同,遇着事却这么评理。这让我心理还是愤愤的。
事情虽然过去,于我还是不能释怀。与儿子和他老爹发生的任何冲突,我都会放在心理忖度,谁让我在乎这大小曹呢。
第二天,我主动跟儿子联系,再次说起昨天的事,儿子很坦率,说咱俩昨天话不投机,主要是我在谈感受,希望你在家。而你是在跟我讲道理,其实你的理由我当然明白,这才是主要原因。
我恍然,许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需要理解别人的感受就可以了,而道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这本来是我已经学习了解的事情,可遇到实际的情况,仍然不能好好践行。
觉知是光,觉知,践行,带来最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