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下面介绍几个关于心理咨询师的相关问题。
(1)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不是一回事
心理医师是执业医师资质,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可以面对大部分有身心问题的患者,有处方权。而心理咨询师是个人的社会职业资格,只能面对健康人的心理问题,只能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没有处方权,对于重大心理问题(例如重度抑郁)和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可以参与判断和辅导,但没有治疗权,必须转入专业医院。
(2)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如何获得
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分为三个级别(目前没有一级考试),报名考试者必须有一定的资质要求和专业机构培训要求,具体可以参考各省的具体报考资格。一般对于非心理教育专业的人士,三级心理咨询师需有大专或者本科文凭,需经过认证机构的培训并参加考试合格。报考二级则需要有三级证书并连续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五年以上(福建省2016年规定)。
(3)心理咨询师的行业组织
目前,心理咨询师作为一种职业资格获得了国家的认可,但并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行业管理规定。因此,大部分心理咨询师在教育咨询类公司工作,或者挂靠在此类公司。
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学习,同时心理咨询师面对咨询者的心理问题,也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一般数个心理咨询师会组成互助学习交流小组。小组里互相研讨学习,共同解决压力。同时,心理咨询师可能接受上一级心理督导的辅助和指导。
(4)心理咨询师市场的现状
心理咨询师行业更接近于一种“民间行业”。不像医师或者工程师,有可以参考的学术论文标准或者资质评审标准。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督导师的资格认证主要是通过考试认定,具体的个人能力并不一定能从考试成绩上显示。所以,心理咨询行业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或者从数字统计结果来说,心理咨询师的个人能力水平与平均水平的离差分布是比较分散的。
(5)心理咨询师如何工作
一般心理咨询在私密安全场景中进行,咨询者与心理咨询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进行沟通,解决咨询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在非法律原则问题时,心理咨询师一般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不对患者的个人思想和行为做社会价值的判断。这也需要心理咨询师必须处理好自己的心理平衡和过去的一些心理创伤,不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咨询者的行为。
(2)保密原则。心理咨询师对咨询者的一切情况承担保密原则,除了在法律需要及危及人身安全时。
(3)不求不问原则。除非危机干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会主动介入。否则咨询者在没有想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咨询者要求心理咨询师解决他人的问题时,心理咨询师不会主动介入,也不会主动去猜测对方的想法。
(4)和咨询者保持咨询关系的原则。咨询师和咨询者之间是互相帮助的咨询关系,不是私下的朋友关系。所以心理咨询师一般不会在私下场所里为咨询者做咨询辅导,也不会参与咨询者的私人生活。例如,在公共场所,心理咨询师与咨询者相遇,心理咨询师不会(不该)主动向咨询者打招呼。这既是对咨询者隐私的尊重,也是心理咨询师展开独立工作和思考的前提,更是对双方关系的一种确认和保护。
(5)咨询共情的原则。这是对心理咨询师最高的要求,即要求心理咨询师要用心去体会咨询者的想法和体会。这是心理咨询师较好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心理咨询师的压力来源。有心理咨询师表示:“我是一个凡人,平常看到电影里一些悲伤的镜头也会落泪,何况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你面前伤悲?”所以并不是熟读心理学的人就适合做心理咨询师的。
(6)匹配原则。每个心理咨询师有自己的专长,也有自己的“气场”,良好的心理咨询过程需要心理咨询师和咨询者之间的互相选择和匹配。心理咨询师很难对熟悉的人做心理咨询,因为已经无法建立起咨询匹配关系。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希望通过新的视点来理解社会和人本身是怎么运转的,或者希望心理学能帮助你的学习和工作,不妨把心理咨询师的考试作为一个动力来驱动自己去学习和实践,同时也可以认识一个新群体,步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