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按照我现在的处境,说句实话,其实还没到那种很坏的地步,那边没有消息让我进去,就说明我是一个合格的人,我依旧可以按照正常人的生活来过,该干嘛干嘛,暂时不用担心。可越是这样我就越是害怕,如你所知,合格是暂时的,平静也是暂时的,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在何种情况下我会被突然铐起来,然后被扭送进去,或许在我吃饭的时候,也许是在我睡觉的时候,更有可能是在我父母亲还有众多亲戚朋友的面前,他们不会当众戳穿我,更不会立马给我戴上手镣脚铐,他们开着那种极不起眼的面包车,然后只告诉其他人这样的话:有些事情我们要和他谈谈。
至于进去后干什么,其实我现在还尚不清楚,有人说是学习,但学习什么呢?这还是些模棱两可的回答,而且回答出来的似乎总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现实情况却刚好相反,于是,问题总是点到为止。就好比我们说上学这一回事,小时候总会问,上学干什么?有人答:读书。那么现在问题又来了,读什么书呢?一些好事的人答:读好书?这里还要问一下,好书的定义是什么?怎样的书是好书?当这些问题还没有被搞清楚的时候,一系列“好书”立刻就出来了,诸如被某些有权威的被定义下来的就是好书,而有争议的不确定的就是坏书。我们把一本书用好和坏,优和差搞的泾渭分明,一旦被指为好,那么反方向的就一定是差,不需要有人来提出异议,如果有,那么也终究会是点到为止,无需多谈。
就我觉得,虽然持不同意见的人可敬,那也单单维持在远远的敬佩这种程度上。至于那些有一己之见的人,比方说布鲁诺,我也会支持他的想法,但是如果我也跟着喊: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他没有错这种言论的时候,那些不同意的人,诸如教皇和百姓也要把我架起来,绑到十字架上烧死,那么我就会转变态度,我会凑到布鲁诺面前说,哥么,认错吧,你怎么就知道你坚持的是对的呢?
这就是我的生存之道,这和现在一些问题总是点到为止没什么区别,大多数人都觉得现在比过去好,但没人会去想未来会比现在更好。
至于这种现象的原因,我到现在还没搞清楚,孔老夫子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如果硬要归咎于次,看来我还需要再等上个十几年,等搞清楚了,那时我的嘴巴恐怕也如同放久了的螺丝,早都锈死了,像现在这样和你们扯淡是不可能了,如果还没清楚,那么也终究会丧失搞清楚的勇气,这种勇气我觉得应该说是失去了兴趣,我以前高中时候的一个讲师,他每次都告诫我们要趁着年青做着做那,我们就很好奇,问为什么他不去做的时候,他就感叹到,人到中年万事休,我现在已经四十五岁了,早就失去了那种去冲去做的兴趣了。这个例子里有我想说的一些事,并非异议,也并非不尊敬,但的确如此,所谓不惑,无非是已经把想知道的都搞清楚罢了,而那些的惑则都被有意识的挡掉了,如此一来,自然就符合了不惑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