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
今天,家长会如期举行。
下午一点半,从家出发去学校。到校后,换上工装,参加会议,然后就是等待。等待孩子们来到学校,点名,然后再带他们去一楼餐厅,并布置好作业,英语和数学试卷。
教室里,家长已经开始进班,负责接待的孩子开始接待家长,签字并引领到座位上。这样一直到3点,家长们到得也差不多了,然后就听到主持人祁主任宣布家长会开始,首先是赵校长讲话,赵校长语重心长,讲话内容全面。
接下来我班的主持人就登场了,孩子们准备充分,按流程一步一步进行,家长们也很给力,总之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家校互动。
我代表学校和八十一班的全体任课老师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因为他们的到来,既是对子女成长的关心,更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希望我们能以这次家长会为契机,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好我们的每一个孩子。
通过考试,可以看出,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个别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实际上就是学习习惯差了一点,在校的表现如:早读到校后,不能立即抓紧时间早读,上课听讲不高效,课后作业没有保证真正弄明白。在家的表现如:周末等放假期间不能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劳动观念不强等。对此,我们老师会更进一步加强引导,及时与子女交谈学习情况和近段的一些学习情况。如果说因为工作忙等原因而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倘若哪天发生不良的后果,作为家长,也推托不了任何责任,还要承受一些心灵上的痛苦,最终还要忍受孩子学业失败的苦果。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现在造成学生高分与低分两极分化的原因有许多,家长也要作些了解,从主观上看: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从客观上讲:学科多了,学习内容深了,有部分学生还不适应,出现了不按时完成作业,抄作业等不好现象。有部分学生只关注学习结果,但对平时付出的过程不够关心,如果这样下去,势必影响他们九年级的学习。
我讲话的内容,先大致谈了我班期中考试的整体情况,表扬了进步的学生,阶段一二三等奖获得者,班级前十名的孩子,然后着重谈了谈我的教育理念。我认为,做事先做人,树人先树德。优秀,不止表现在学习方面,更要在各个方面,都要力争上游、敢为人先,做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八年级正是青少年心理急剧变化、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渴望独立,却又离不开父母的呵护,他们追求自由,却又容易迷失自我。在这个特殊的如何做好孩子的护航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头号难题。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当然都是爱孩子的,但爱的表现方式却各有不同。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使我们共同的目标,在家庭教育中,我给家长们几点建议。
一、 父母要懂得情绪管理。
请相信,如果你给孩子带来的是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以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如果你为孩子献上欢乐、喜悦、光明和温暖,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以欢乐、喜悦、光明和温暖。
二、 父母要做到好好说话。
有的家长往往会采用人前教子的方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感。明明是想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却从不顾及孩子的和安全想法。但其实,很多孩子是不会辨别弦外之音的,他们会单纯地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转变为自己的观念,他们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并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三、 父母要懂得放手。
孩子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明白许多道理,而父母应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体验的机会。“啃老族” 的出现令所有人痛心,但没有一个孩子会愿意自己将来成为 一个“啃老”的人,家长们要学会让孩子去感受学习和生活 的快乐和艰辛,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四、 父母要在家中营造读书氛围。
如果家长喜欢读书,潜移默化中,孩子也不会抗拒读书,他来说,就如果孩子从小就在一种爱读书的氛围中成长,那么,读书对和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查显示,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总在模仿大人,作为父母,想要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先要努力成为怎样的人。
五、 家庭中父母关系要融洽。
一个家庭首先要有良好的夫妻关系,才能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一个爸爸对孩子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不仅乐观向上,也会相信爱,会表达爱。 将来他的婚姻生活也会健康和谐。
六、父母需要在孩子心中建立起“重要他人”的地位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都关注的概念,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重要他人可能是一个人的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也可能是老师、同学,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或不认识的人,数据表明排第一位的仍然是父母。
家长不要认为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就可以高枕无忧,以为好学校就有好教育,好学校就有好老师。但其实没有人比你对自己的孩子更了解和在乎。著名作家毕淑敏表示,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要因为孩子的相貌、性别与成绩等差别对待。
那父母如何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呢?
1.帮助孩子取得成功。
2.支持孩子做得更好。
3.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教育过程对围绕在孩子周围的这些“重要他人”的反作用,突出体现在“改变”这两个字上。现在流行说,有这样几类父母:
第一类: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
第二类: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
第三类: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能够清晰确定,就不容易被人裹挟着,热衷于跟风、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第四类: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不再停留在“没有办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原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
第五类: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因为他们明白,“你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切家庭教育,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第六类: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成长成为真正的自己。
前两类父母,都是依据本能来爱孩子,是有缺失的爱。后面四类家长,集中地表现出“改变”的状态,即为了孩子自愿发生改变。这是一种伟大的爱,又是一种无可忽视的教育力量!所以,教育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发生改变。只是那些拥有成长自觉的改变,更能体现出“教育之爱”,也更能体现出教育的积极效能!这就是教育者之爱,真实而富有力量。
每一次家长会的召开,都是一次家校互动的好时机,但愿家校合力,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