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什么是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内化为归属感。

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归属感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

而有归属感,将会产生内心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进而调动自身驱动力形成自我激励,最终产生投桃报李的效应。


如何提高归属感?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需求


1、生理和安全需求

最基本的需求,如果连这两项都无法保障,就别指望员工给你多好的回报了。

1)合理薪资待遇

钱的重要性不必多说,马爸爸的名言“员工辞职,要么钱给少了,要么心委屈了”,大家都非常认同。

如果兢兢业业工作的待遇和浑水摸鱼、只会上下班打卡的待遇无差,或者做着经理的活却只给助理的工资,员工自然会感到心凉。合理的薪酬待遇是保护和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最有效的激励手段。

HR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应注意规避这几点:

薪酬水准低于市场行业水准。

执薪不公。

劳逸不均,工作分配不合理。

管理层薪酬远远高于基层员工。

调薪缺乏依据 ,或绩效评核不公平。

薪资拖延发放,计算有错误。

2)对发展有所期待

有未来的公司才有资格谈归属感。对于HR而言,还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定期把公司目前阶段目标和计划告知,让员工对公司目前的发展有个最基本的判断。


2、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

社交需求相对生理和安全来讲,是较高层次的需求,毕竟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更加细致。

1)和谐团队关系

80%的员工离职,和其直接上级有关。在处理团队关系时,领导很关键。领导亲民,有大局观,愿意放权;要帮助其成长,而不是命令员工必须怎样。

领导力哲学第一人西蒙•斯涅克曾经说 :“如果领导者在做决定时将团队成员放在首位,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为成员创造安全感和归属感,那么这个团队一定能获得巨大成功。”受领导影响,员工之间的关系也会比较融洽。

HR也可以协助组织各种有意义的团建活动或者兴趣群,比如:狼人杀比赛、王者荣耀比赛或者美妆群、健身群,加强同事间的交流。

2)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美国西敏司所写的《甜与权力》中有这样一句话:相对于微薄的涨工资,英国工人更愿意为了喝一杯加了糖的茶而努力工作。意思就是说,少许涨工资对员工的激励效果还不如一杯免费的加了糖的茶。

在人文关怀这块,许多企业做的很好,比如免费大巴车、公司食堂、带薪产假、带薪旅游等......在资金和能力上有困难,建议HR从小事入手,比如:

帮助刚毕业的年轻人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小困难,提供住房补贴或餐补。

给女同事每月生理假期。

对于家里有小孩的女性,支持她们工作弹性。


3、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容尊重指的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指的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信赖和重视。领英调查了全球6000位职场工作者,统计了员工心目中能够带给自己归属感的因素,其中:

工作成就获得认同(59%)

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51%)

在团队中的贡献得到重视(50%)

外部尊重是员工产生归属感的关键因素。领英首席人力资源官Pat Wadors还列举了6种简单的方法帮助HR实现员工的归属感:

1)去标签化,把员工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而不仅仅是“销售经理”“工程师”。

2)多询问员工的感受,做一个倾听者。

3)在会议中征求每一个人的意见,而不是单向发号施令。

4)下放任务时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

5)开会时全神贯注,不敷衍他人。


4、自我实现需求

越来越多的90后开始走向工作岗位,这群人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为了长期发展,可以接受工资少一点,但不能接受没有成长。

来源:人事星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