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少有的精神自成体系的人,更是极少的精神自成体系中运行近似不出BUG的人,从《毛选》篇幅中可见一斑,浸读从中希望窥视真理,同时借闲暇之余作个总结。总结毛选式思路之解决问题,从三个部分进行叙述,分为文字与意境的表达、基本能力的要求、哲学思维体系,文章材料主要引用于《毛选一卷》。
一、文字与意境的表达
《毛泽东选集》全文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直至核心矛盾。上至老人,下至青年,有一定生活阅历者皆可领悟其表达意义。
毛选式文字,其中高频词汇诸如“不可能”、“存在”、“现象”、“原因”等都是平朴的、简单的,没有华丽的辞藻,用最简洁直白的语言勾兑逻辑意境展示于读者,理解起来效率极高。
毛选式意境,通俗易懂的文字让读者高效理解其中意境,在此基础上,作者处处直指核心矛盾,没有拐弯抹角。这就像战场上不出花招,向来一击必杀。
“如永新南乡,是中间阶级最多的地方,延宕分田及隐瞒土地也最厉害。到六月二十三日龙源口红军大胜之后,区政府又处理了几个延宕分田的人,才实际的分下去。”(节选《毛选一卷》69页,井冈山的斗争)
短短两句话,将一件事发生的人物、时间、地点、现象、原因叙述清晰明确,再来感受下一句。
“前面说了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但是这种革命大业,革命重要工作,是不是农民全体做的呢?不是的 。农民中有富农、中农、贫农三种。三种状况不同,对于革命的观感也各别。”(节选《毛选一卷》19页,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简洁要力地指出问题本质,在大多数工作或事业中,总结、汇报工作做到如此,会省下许多资源与不必要的麻烦。
二、基本能力的要求
主要能力:调查、分析与总结、执行、反思与修正
主要能力为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概括为调查、分析与总结、执行、反思与修正四个方面。
关于调查,调查能力有多重要,作者在原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在作者看来,调查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只有先搞清楚问题的实际情况才能正确分析问题本质。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节选《毛选一卷》179页,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关于作者调查的方法,可参考《毛选一卷》中的《调查的技术》文章。(116页,反对本本主义)
关于分析与总结,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运用极简高效的文字将意境表述出来,具体分析根据具体问题,普通问题普通对待,特殊问题特殊对待。没有不变的事物,亦没有不变的实际问题,也即没有不变的解决方法。抓住问题的核心矛盾,不拘泥解决形式, 即是无招胜有招。
关于执行,没有调查的问题解决是盲目的,没有执行的问题解决是毫无意义的!调查、分析与总结的目的都是为了执行工作的铺垫,没有执行,问题解决就谈不到落地。
关于反思与修正,没有哪一种问题解决是百分百完美正确的,为了不断地贴近正确,我们要在执行过程中收集新的问题,对新的问题及旧的问题进行反思与修正。
三、哲学思维体系
毛泽东在青年时期,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与部分西方学说,尤其在1917-1920年(24—27岁)间,他的思绪处于一个开放又混乱的阶段,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实验主义、改良社会主义等并行,然而 毛泽东同当年大部分其他改革者的不同在于,他有着很强的实践精神与自我清算精神。这几年间他一直在持续性的实践各种“主义”,实践亦不断地受挫,受挫中又不断反思,接连否定与清算了自身各种主义至彻底走向唯物主义。
这种“善变”的本质来源于毛泽东有着“吸收-实践-总结与反思-自我清算-建立新的精神建筑 ”的自我净化力量 。自毛泽东彻底走向唯物主义道路后,其处世的哲学思维体系就不曾动摇与巨变过。
唯物主义辨证法三个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阶段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进入新的量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
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呈直线型而是螺旋型,是绝对性真理。
同时需参考《实践论》(《毛选一卷》282-298页),《矛盾论》(《毛选一卷》299-340页)两个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