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拖延思维
拖延的思维模式,也会随着推迟行为的类型和场合不同而发生变化,一旦开始拖延,自我欺骗就会接踵而至。拖延思维是一种心理上的开小差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回避紧迫而重要的活动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具体内容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却传递着正在拖延的信号。
拖延思维的种类:
(1)“明天再做”的思维:有拖延症的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掉入“明日复明日”的陷阱,在“明天再做”的外衣下,执行一项任务的条件依赖于先完成另一项。这样就有理由推迟那些原本紧急的任务,通过这种思维形式,就把一项意外任务与另一项连接在一起,这两件事情就都会拖延了。
(2)倒推思维:我们需要先知道自己是怎么变得拖延的,才可能战胜拖延,否则就会一直重复拖延了,倒退思维听起来像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行为,其实是给自己找了完美的拖延借口,这一类思维的人也会一直拖延、拖延、再拖延。
(3)自设障碍与拖延:自设障碍是一种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处理你擅长或不擅长的任务和目标提高自尊心,通过归咎于那些难以控制的障碍,可以在表现有失水准或失败时保存一点颜面。
(4)反事实思维:是针对没有发生的,但如果你才去了另一种方案,结果也许就会发生改变的对事件的看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向上的反事实,它是对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想象如果这样做,就有可能出现比现实更好的结果,这种思考有可能会发展成自,也有可能为将来的计划提供有用的指导;另一种是向下反事实思维,更加积极向上一些,是因为把自己跟事情分离开来,而且因为想到事情本来会变得更糟,心里会更好受一些;向上反事实思维会导致更严重的拖延。
调整拖延思维方式的ABCDE方法
(1)A:aversive or activation,代表诱发性事件。
(2)B:believe,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的相应而生的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估。
(3)C:consequences,是指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以及行为的结果,对于那些不愉快却迫在眉睫的任务,持有某种信念,而这种信念的产物,就是这种结果。
(4)D:disputing,表示对拖延思维进行劝导干预,并且用基于事实的对立信念,去替代原来的想法。
(5)E:effect,是指质疑、挑战和对抗拖延思维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可能是外界期待的,也可能是个人所期待的。
总结:
带有拖延症的我们,应该首先学习拖延思维方式有哪些,然后需要对自己的拖延思维有一定的思考,识别并标记自己的拖延思维,然后根据调整拖延思维方式的ABCDE方法,对我们拖延思维进行对话与辩论,从而改变我们的拖延思维,通过一定时间的行为练习,培养自己的主动性,把拖延思维扼杀在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