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长在眼睑上的包,霰粒肿与“针眼”有什么区别呢?
❖“针眼”,大名叫做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因眼睑边缘生出小硬结,形似麦粒,红肿疼痛而得名。《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中也曾记载:“人有眼内眦头忽结成皮包,三五日间便生浓汁,世呼为偷针。”
中医认为麦粒肿,多因风热之邪客于胞睑,火烁津液,变生疖肿,就像我们吃了太多辛辣之物,脸上会起包包,是同样的道理。此类疖肿会随着红肿消散,脓液排出,疮口自然平复,疼痛严重时也可服用些牛黄解毒丸。麦粒肿从起病到恢复,多数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自愈,一般无其他后遗症。
平时应该多注意卫生,勤洗手,避免使用不洁物品或用手揉眼睛,顾护小儿脾胃,避免积食,就可以很好的预防麦粒肿的发生。
长在眼睑上的包包,一个星期还没有自行消退,不疼,不化脓,此时应当想到“霰粒肿”了。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中医称此病为胞生痰核,以上睑多见,其外形如豆状,因脾胃虚弱,积食内蕴,滞而生痰,积聚于胞睑而发为本病。
除外观上可发现肿起的包包,多无自觉症状,触之坚硬无痛,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无大痛苦,不影响视力,预后良好。若冒然手术切除,易造成眼睑皮肤瘢痕组织残留并引起眼睑下垂,这样对外貌的影响就会更加明显了。
来源《救命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