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安阳教育台制作的《中国文字发展史》,总共十集,每集6到8分钟左右不等,真是震撼。以前一直想看看这方面的知识,一直没机会。不说其片首音乐象战鼓一样敲击着人的心,只说其内容分为:仓颉造字、刻画符号,甲骨现世,殷墟科学发掘、甲骨占卜过程与内容、及汉字的构型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假借等十部分。
以前也知道很多学者对殷商的存疑,因为清末甲骨文的发现,才确定了商朝的确实存在。被称作甲骨文之父的王懿荣功不可没。后续黄炎培组织的民国考古为甲骨文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我国对殷墟的保护、发掘与研究也是名传后世。
这部短片系列系统、简要介绍了文字的发展、变化历史,其中提到了刘歆、许慎等各朝代的一些专家学者及相关著述,有空了应做一阅读了解。
汉字的构造很有意思,以前有时,单看一个字,就能入迷,而迷的内容都在字里,如何解这个迷却只停留在表面,从未往深处去考虑。就象写作有时也停留在表面,未向深处去考虑一样。
对字的熟悉和了解,若不深入的掌握,我想是不能熟练运用的吧,而不能熟练运用,又如何能写出好的作品呢,当然,一部好作品光靠对字的熟练掌握与运用也是不行的,还涉及到其他方面。但字是基础。
今天就记录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