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当我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丝毫没有轻松的感觉,反而有些不知所措。如今在家已经待了三天,没有做什么事,书也没看几页,我只是不断找寻曾经给自己订立的目标,让自己有事可干,说实话脑子一团混乱,不知该从何处下手,不知该如何管理时间。英语学习尚处于搁置状态,但我内心很清楚,必须要行动起来。
其实我心里也很清楚,在我纠结如何开始、怎么开始时,只需要去做就好了,只要我已经行动,接下来的事情就会顺理成章,没有想象中那般毫无头绪。
2016年已悄无声息的走到末尾,这一年发生太多事情,每件事情仍历历在目,虽然时间在不停的流逝,但伤痛却依然存在。我莽莽撞撞的辞去工作准备研究生考试,在很多人看来或许不可思议,或许认为我疯了,但是在离开工作后我收获了在自己看来更加重要的东西,这一年我开始读书,开始了解自己,开始思考究竟人生,不断摸索英语学习方法,整个人有种开窍醒悟的感觉。(不知此时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但我更喜欢此刻的状态)
虽然此刻离目标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但我希望自己可以朝着这个目标一直走下去,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从俞敏洪的演讲中,我渐渐明白:不要小看自己,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只有拥有梦想,才会为梦想而去努力。
梦想放在心中,自己知道即可,不要限定自己。我深深的体会过“限定自己”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我出身农村,非常自卑,这种自卑的情绪整整影响了我十余年,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创造不一样的未来,相反,我一味退缩逃避。这么多年我失去了很多,最悔恨的莫过于改变自己的时间。就因为这个原因,2016年对我才会如此这般重要,所有的一切究竟如何发生的,其实我完全说不清楚,但正因为2016年我所经历的一切,才明白对我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2016年我也有很多遗憾,订立的目标未能实现,而如今2016已走的尾声。
我如此来总结我的2016:
我本身是一个问题青年,身上有各种伤痛疾病,很多甚至已是顽疾,然而在那么多年里我本身却浑然不知,觉得自己无比健康,自视良好。然而某一天,我忽然感觉到疾病带来的伤痛,过去发生的事情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闪现,我发现自己糟糕透顶。那个阶段真的无比痛苦,我用了很长时间才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开始正视过去。
这一年中我不断发现身上的疑难杂症,不断了解、治愈、重塑自己,这一年过得很快。尽管现在我仍然还是一个问题青年,但比一年前我更懂自己。这一年,或许表面上看不出我有何变化,只因为我依然一穷二白,依然能力平平,但我深知内心实实在在改变了。我渐渐明白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为我已身患疾病那么久,恢复当然也需要时间。
2016年的计划没有完成,但2017年我会有一个好的开始,我会满怀期待的迎接新的一年!
PS: 刘未鹏——我在南大的七年
大四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我也考研,因为一来也很茫然,二来也希望能够继续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但四年来我都是自己安排时间,逃掉了无数的课,已经对模式化的做题考试产生了抵触,所以考研的复习也没怎么认真准备,那年考研的数学题又偏难,一下慌了神,结果居然把一整页题压在稿纸下忘了做了,心理准备有多不充分可见一斑。考完数学我很沮丧,那么大分值的题目没做,数学肯定过不了了,接下来的专业课就没去考了。后来想想其实还是应该去考一考,多少能为下一年积攒经验。
后来就工作了,没去成微软,经同学张振推荐,就去了南京西门子。心里的打算还是边工作边考研,为什么考研,动机也简单,我心理还没准备好,本科只顾着埋头学好玩的,也不看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想做什么样的事情。去西门子之后更加觉得如此,觉得效率很低,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乐意的,每天还要在班车上浪费两个小时,于是没过多久就辞掉了工作。打算复习考研。那个时候大概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才到考研,所以我中途不紧不慢地又翻译了《Exceptional C++ Style》,占用了不少时间,到最后时间很紧了,就剩两三个月,我才开始认起真来,回想起来这是糟糕的时间管理。结果我不得不作了最坏的打算:顶多调剂去软件学院读研(我报的是计算机系),考虑到我反正是自己安排时间,差别应该不大。幸运的是,最终一分不差地过了线,算是蹭到了计算机系里。虽然如此,还是觉得这种惊险不要发生的好,以后或者其他事情上就不会有这么幸运了,及早准备总是很重要的。
读研期间的两年半,是我自己觉得心智年龄成长最迅速的一段时间。这里也有几个很幸运的事情。一个事情是我的导师陈家骏先生给了我很大的自主,于是我得以有时间安排一些重要的学习,这段时间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学习和思考了很多东西,为个人以后的发展作了很多准备,倒是没帮导师做什么事情。所以,硕士毕业离开的时候是既感激也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