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件能让你兴奋、让你迷糊、让你呕吐、让你失去意识最终会让你失去健康的事,都能通过一些“道德、情理、感情、做人、社会”等等堂而皇之甚至听着言之有理的屁话,来控制得你不得不做,做多做少做到什么份上都由对方的嘴说了算——那就真的没什么意思了。
说起中国的酒文化,能勾起我很多回忆。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上大学的时候,记得一年毕业季,几位师哥师姐去酒吧庆祝顺利毕业。那天晚上,他们都喝了不少酒。结果他们酒驾,窜入一辆大货车底部,当场死亡的有三个,剩下的一个高位截瘫。
都是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本来喝酒也是很高兴的事,但是事实就这么发生了。那个高位截瘫的师哥,恐怕余生都要在自责与后悔中度过。
酒桌上,兴奋的情绪就像病毒一样,把每个人都感染了。大家的脸上都泛着幸福的红光,觥筹交错中,那个矮胖的女同学仿佛都漂亮了几分。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做出点匪夷所思的行为,都是不正常的;你没有喝的胡言乱语把胆汁都吐出来,那就是没喝到位。
对于这样的中国酒文化,我只有一句脏话而且现在就要讲:我可去你妈的吧。
酒文化和酒桌文化,是两码事
我出生在山东,要论酒桌文化,山东称第二那没有别的省份敢称第一。从小耳濡目染,一个桌子的座次按照吃饭的客人身份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主陪,副主陪,主宾,副主宾,依次往下排。在山东的酒店,服务员也会把先上的饭菜转到主宾的面前,坐在这个位置上,你就是最尊贵的客人。
之前一直以为,所有的地方吃饭都会按照这个座次,喝酒都会按照顺序敬酒。后来长大了,去过的地方多了,才发现原来酒桌文化是山东地域的独有特色。我是一个不太守规矩的人,从小就不喜欢敬酒说祝酒词,外出几年求学与生活的经历更是让我越来越不习惯酒桌文化。为此家里长辈没少批评,不过我对此基本上都是不屑一顾的。
说起酒文化,我还是向往那个即使喝多了,也能写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年代。或独饮,或约三五好友,把酒言欢。
那些精致又透着虚情假意的酒桌漂亮话
接触过很多家庭有政府背景的孩子,他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酒席上坐着些什么人,他们都能把祝酒词说的面面俱到,有的甚至总结出了经验传授他人。
而我是一个这方面很迟钝的人。要是非让我说,也没问题,但是真心觉得那个场面既尴尬又无趣。很多家长把能在酒桌上妙语连珠的孩子当作一种表演项目,没错,这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是一种好口才与高情商的表现;也许酒桌上的一杯酒真的能让你少奋斗十几年。
但是现在的大城市中,拼酒的风气已经越来越弱,年轻人也越来越不喜欢参加长辈们的饭局。也许这群年轻人在将来会创造出一种新的饭局文化,也是说不定的事。
最要命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有人说,敬酒与劝酒文化都是在不断地确定自己的身份与位置,上级劝酒下级,即是施展权威。而我却认为,与其说是等级秩序,不如说是等级秩序崩解后,人们的想象与模仿。劝酒,确认面子和权利地位,否则会没面子,受挑战。没错,但是,你见过哪个等级秩序明确的社会里每天需要那么频繁那么辛苦地维持面子的吗?
逼酒从来都只有长辈逼晚辈,上级逼下级,甲方逼乙方,饮下的酒精越多,权势越小,地位越低。革命带来的平等主义风气和重建等级秩序的需要之间产生了矛盾,最终在浑沌之中孕育出了当代的酒桌文化。
于是,只有你在酒桌上出过丑,说漏嘴,大家才能把你当成自己人;只有拿你的健康做交换,事情才能谈成。总而言之,甭管你有什么病,甭管你开没开车,只要上了这酒桌,一切都得给酒精让路。
不过,酒桌文化既然是中国社会传统尊卑伦理规则在饭桌上的展现,由于它包含了很多强迫性的行为规则,现在已经进入下降通道,未来逐渐式微。
喜欢喝酒,自由的喝酒,和朋友一起喝酒才是真正的酒文化。
毕竟现在的婚姻可是属于女方的买方市场,谁会挑一个酒鬼结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