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认识论,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是认识的低级形式。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
理性认识,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反映,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这是教材上关于认识论的定义。
读到这里的时候,不自觉的把人在面对事情时感性和理性的解决方式跟认识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比较。
我们平日里形容人感性,是指人在对待某件事情的时候完全凭借自己心情来分析和判断;理性则是指人在对待某件事情的时候会理智判断和分析。
感性和理性的区别在于在处理事情选择的方式不同,在面对事情的态度不同,感性的人容易感情用事,理性的人做事不易冲动。
总有人问:感性好一点还是理性好一点呢?
一个人不可能只有感性或者理性,在面对不同的事情上,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不能说感性不好,也不能说理性不好,事无绝对,每个人都需要理性和感性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判断事情该怎么处理。
如果一个人感性多一点,会显得这个人更有人情味,也会更容易相处且讨人喜欢;如果一个人理性多一点,会让人觉得这个人做事可靠,也会更有效率。
但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分的感性缺乏对事物本身的判断,过分的理性又会让人觉得过于死板不近人情。
如何掌握好这个度,还需要我们在事儿上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