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是双方都不应该被谴责,双方的道德都是自洽的,但最终却造成了一个不好的结果。”
——马东
生活中的系统性问题
一个家庭,夫妻、婆媳、父子之中没有坏人,但久而久之,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感到压抑,整体幸福感下降。
一家公司,高层、中层、基层各司其职,各部门看起来运营良好,但新人来了就能发现的“小问题”,老人闭口不谈,谈了也解决不了,能解决也要耗费大量资源。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是看问题的表面或者某个方面,而看不到隐藏在问题背后一些本质上的结构性行为。这样在解决问题时,也只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推移到另一个部分,没有进行彻底地解决,而且当事者也未能察觉到。这样,就导致了今日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成了明日出现问题的原因。”(from《系统思考》王娴雅解读)
比起有明确因果关系,解决掉“坏”的因,就能结好的果的简单问题,解决系统性问题需要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高级的思维方式。
关于系统,你需要知道的事
什么是系统?《系统思考》一书中给的定义是“一群相互连接的实体”。笔者结合万维钢在其精英日课中对《系统思维的艺术》的解读,总结为:系统中有元素,元素间有关系,整体有功能/目的。
系统有两大特征,一是涌现性,二是自组织。涌现性是指多个要素组成系统后,出现了系统组成前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比如,由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感觉器组成的人体(大系统)有了组合前单个系统(要素)想都不敢想的新功能。自组织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动态结构,高度有序。比如,人体新陈代谢。
思考系统的时候,有几个概念需要重视:一个是“库存”,也就是系统里面某种东西的保有量,输入输出影响库存,库存也会影响输入输出;另一个是“反馈回路”,反馈回路分为正反馈回路和负反馈回路,它们是库存和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机制。正反馈回路也叫自增强回路,就是库存里的东西越多,输入就会越大,于是就会进一步增大库存。比如,你多花时间陪太太,你俩的感情账户就有更多库存,她就更爱你,你在陪伴她的时候的感受就更好,你就更愿意多花时间陪她。负反馈回路也叫平衡回路,当库存太多了,负反馈回路负责减少库存。比如,和太太相处过程中你答错了一道“送命题”,你感觉到她不开心了,你赶紧使劲浑身解数弥补,你俩相爱如初。此外,还有一个能影响这两种回路的东西,叫做延迟。比如,洗澡的时候调节水温。正反馈回路让系统或者增长、或者崩溃,是要偏离平衡;负反馈回路则尽力保持系统的平衡。
如何解决系统性问题
一个系统中可以有若干个正反馈和若干个负反馈回路。要解决系统性问题,首先要找出这个系统里起主导作用的回路。怎么找?绘制系统循环图。
绘制系统循环图总共5步:第1步,准备纸和笔;第2步,在纸中间写下困扰你的问题;第3步,在问题的周围列出可能的原因;第4步,在问题的周围列出可能导致的后果;第5步,找回路,思考问题的原因和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之间的关系,并用箭头加加减号标出,加号表示正反馈,减号表示负反馈。
万维钢精英日课解读《系统思维的艺术》时提到:“要想改变一个系统,可以有上中下三种政策:下策是直接命令,想要什么就直接要,反对什么就直接禁止;中策是间接刺激,找到系统中的一个平衡反馈回路,让回路松弛一下;上策是寻求一个新的共识,在这个新的共识上,把全社会团结起来去做一件事。”
系统是如何逐渐败坏的?
万维钢说,几次“坏”的意外,“人们对系统的评估变差,时间一长,就会认为系统其实配不上那么高的目标,就会默默调整目标。系统的目标,被降低了。那么从此之后,负反馈回路的作用就不再是把当前表现和最初的标准比较,而是和人们心目中降低了的标准比较。本来该纠正的问题,你就不再纠正了。”比如,很多情侣刚开始相处时很浪漫,逢节必过,后来某一次因双方工作忙,礼物变成了微信转账,烛光晚餐的烛光没了,双方都觉得OK;第二次,微信红包加便饭,也OK……第五次,“平平淡淡才是真”成了共识;第六次,大过节的,不吵架就是最好的礼物。
如何阻止系统败坏呢?万维钢给出建议:“想要阻止这样的过程,系统目标就不能降低。要不降低目标,就必须纠正对系统的印象……系统的目标其实是在参与系统的每个人心中,你想象系统是什么样,最终这个系统就会变成什么样。”
总结
1.有些复杂问题,如果就问题解决问题,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
2.识别系统:一群相互连接的实体,两大特征:涌现性、自组织。
3.解决系统问题:找出主导作用的回路。
4.目标不断降低是系统逐渐败坏的原因,你想象系统是什么样,最终这个系统就会变成什么样。
(本文系《系统思考》读后感+万维钢精英日课《系统思维的艺术》听课笔记)
作者,泽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高级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