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发生什么天灾人祸,各国政府第一件应对措施都是要刺激消费。比如这次疫情,美国即使防疫做的一塌糊涂,也要大搞经济,给每个人发钱。美其名曰:量化宽松。
现代消费主义的一大特征是:对阶级界限进行模糊化。孔子主张人们应该穿戴与身份相称的衣服,一个种田的,跑去穿当官的衣服,跑去穿龙袍,岂不是礼崩乐坏。现在的一些奢侈品并不会消除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现代消费主义本质上并不能消除这种不平等性,但是却可以模糊阶级界限,我和马大脑袋穿同一款式的鞋子,本质上并不会消除我和他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但是当找来一个不认识马大脑袋和我的人来看,不一定能够分辨出谁更高人一等。在消费社会中,我们的工作和家庭已经不能直接赋予我们身份和地位了,但是消费可以,消费可以令人们觉得:因为你穿了这款鞋子,所以你上流。
有时你买的根本不是商品,而是商品背后所代表的符号,没有人买成千上万的鞋子穿仅仅是为了舒适,他们买的是这双鞋子背后所代表的“精致、高贵、时尚、格局”。
消费主义的面容是非常伪善的,它巧妙的掩盖了不平等,追求很贵鞋子的人已经消极被动的接受了资本家们创造的符号。正是人们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导致资本家拿几百块钱成本的东西,翻了几十上百倍的价格卖给我们。
来看几个广告:
“没有人可以拥有百达翡丽,你只不过是为下一代保管而已” ——百达翡丽
“你可以轻易的拥有时间,却无法轻易的拥有江诗丹顿” ——江诗丹顿
“从未改变世界,只是把那留给戴它的人” ——劳力士
“若让别人嫉妒,就该拥有嫉妒” ——古琦
“无人能享受我们的美梦” ——香奈儿
用了所谓上流人士的商品,并不代表你就是上流人士。
巴菲特每天吃汉堡、阅读,十年如一日,我也每天吃汉堡、看书,我难道还能成为巴菲特吗?但是巴菲特简单的生活模式恰恰说明这种站在时代顶峰的人,根本不为消费主义所左右。他不接受别的资本家的洗脑,他不用商品给自己定义价值。
仔细想想,我们的目光和社会潮流是由谁来定的呢?所谓的时尚又是怎么一回事?或许我们会听到“女生要对自己好一点”“要开始进行自我消费,展现自己的价值”。
“女人之所以进行自我消费是因为她与自己的关系是由符号表达和维持的”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19世纪70年代,有一份基督教报纸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在安息日上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灵修,而不是对世俗之身的装扮,我们不是能更好地赞美和膜拜神圣的上帝吗?”后来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这份报纸,上面说:“如果一个女人对着装缺少自然的品位,那她在审美上一定存在些许缺陷,对着装的不在乎以及由此导致的不讲究,一般来说体现的是迂腐、自以为是或懒惰”。“顾客就是上帝”显得很是嘲讽。
仔细想想:我们线代社会又怎么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否幸福呢?一次求婚仪式成不成功要看你的钻戒给的大不大,钻戒大的话,爱情就永流传了。因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而这就广告词的策划,是戴比尔公司,世上有六成的钻石都在他们掌握之中,实际上钻石的结构就是碳。未来随着材料学的发展,人造钻石大量出现是必然的,不仅便宜,而且与天然钻石无异。这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营销骗局。就算你和你的爱人三观一致,都不要钻石了,那双方家长呢?参加婚礼的朋友们呢?这种钻石求婚的文化普遍存在,说明营销公司日复一日的洗脑太成功了。
消费主义并不是只有弊端的,深度消费社会之间不会发动战争相互攻击,因为当一个社会中有很多人享受着消费主义成果时,他们不再愿意打仗,那么战争将会因此而减少,很多消费社会中参军并不是受欢迎的选择。并且,消费主义是现代国家的建国基石之一,处在消费社会中的大家心无杂念,一心赚钱,没有什么野心和叛逆心。并且只要大家的购买力能够支撑下去,社会就能一直运转下去。
并不是买奢侈品就是消费主义,而是说: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已经被消费占据了垄断地位,这才是消费主义。即使不买奢侈品,不被广告洗脑,不透支信用卡,好好存钱。可当你做到这一切以后,你又应该怎么办呢?你存钱的目的是什么?是买房买车?那说明你存钱也是为了另一个更大的消费欲望;是为了下一代的生活条件?那你其实也是把下一代送到了消费主义漩涡之中。我们没有办法抵抗这个东西,因为消费是现代社会的主题。
以上总结,以下引用:
我愿意享受来自消费社会的便利,但是我并不接受品牌给我的洗脑;我对于产品的依赖,仅仅停留在身体上,而不是心理上。如果你不想被消费主义操控自己的人生,你需要建立一个比消费主义更好的价值观。靠物质来给你的自信,你获得的绝对不是真正的自信。我把钱这个东西看作是让我自由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对抗消费主义,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一定要争夺对于成功、幸福等词汇的定义权。你的人生、你的价值不应该被品牌所左右。不应该被商品所定义。消费主义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牢笼,包裹着线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但是有一种鸟是牢笼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感谢up围炉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