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同,请互相尊重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


一天,孔子的学生在院子里扫地,有一个客人进来问:“一年有几季?”


学生想,这应该是考小孩子的问题吧,便回答道:“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当然是春夏秋冬四季啦。”


客人却摇头说:“你骗人,一年只有三个季节。”


学生说:“你搞错了,是四季。”


两人争执不休,便打赌,如果孔子说四季,客人就向学生磕三个头;若是三季,学生就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回答了这个问题:“三季。”


学生愣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老师原因,只好乖乖地向客人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疑惑地问孔子:“老师,您刚才为什么那么说?”


孔子说:“你没看见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嘛,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你说三季,他会满意,你说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


孔子再说:“跟三观不同的人相处,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在很多年前,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与三观不同的人争论,争论也是白费的,因为人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而忽略他人在意的点。


一直在讨论事情的对与错,而不追究事情问题本身,两者只会各自争论,最终答案不欢而散,对方态度还是不变的。


每每遇到与别人着争论事情没有结果,我都会想,三季人而已,何必争论。


因为世界这么大,每个人的经历、生活与见识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看待问题角度都不想通。


就像我最近看到的电影《海蒂和爷爷》一样,当老师问“同学们以后你们想做什么,有人回答牧师,有人回答工匠,而海蒂回答写故事,同学们却纷纷大笑。


于是,当海蒂把这个事情告诉拉拉的奶奶,奶奶告诉海蒂,只是他们看到的只有这个村子,而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认知,来自我们生长的环境以及看待的世界,

每个人经历不同,看待事情都立场和角度也不同。


所以同学会笑海蒂,奶奶可以理解海蒂。


如果我们生活中有那个“蚂蚱”,请停止交谈,彼此不一样。


但是也请在那个“蚂蚱〞找,自己也反思反思,不要一味的,只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


三观不同,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