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
非功能需求比功能需求更重要。
读了《丰田套路》之后,再加一点感受:
日常改善比日常工作更重要
日常改善的第一步是设定目标状态,简单来说目标状态就是:
你认为对的,但是还没有做到的事情。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都认为单元测试是正确的事情,但是我们都没有做到,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单元测试作为我们的目标状态。
我们工作了那么长时间,单元测试却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大家都不愿写单元测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可以看出我们的套路是:
想做一件事 —> 发现太难了 —> 放弃
丰田套路却不是这样,它的套路是:
想做一件事 —> 是什么阻止我做到这件事 —> 我怎么把这个障碍变小
通常来说把障碍变小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越难的事情迭代的次数就越多。
还是以单元测试为例,丰田套路就是让你深入观察和思考是什么阻止了大家写单元测试?比如是进度的压力、不可测试的代码、老旧的框架还是造测试数据的成本?然后选一个你认为最严重的问题迈出第一步,比如你可以从减少测试数据构造的成本切入,通过一个小PDCA循环,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东西,然后为下一步和下一个循环做准备。
所以从当前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路径不是事先计划好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实验迭代逐渐摸索出来的。
最让人佩服的是丰田把这个套路应用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这个套路改变了每个员工的行为模式,无论目标状态是难还是易,可能还是不可能,只要这个目标状态是正确的,丰田套路就是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从当前状态升级到目标状态,我们如何移除这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