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一首古诗,展示30种古典诗歌表现手法

微调一首古诗,展示30种古典诗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称表达技巧,或者艺术手法。学界对其名称和分类尚有争议,三者合一,对高中生学习有利,不必纠缠。

    另:对表现手法的分类标准、具体分类,也多有争议;下面分类仅供参考。

①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情景交融、对面落笔,借古讽今,抑扬,起兴,比兴,触景生情等。

②描写手法:衬托、动静结合、渲染、烘托、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等。

③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问,夸张,对偶,设问,反复,借代,双关,叠字,对比等。

④结构技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照应,伏笔,承上启下,点面结合等。

【经典诗歌】

我们将用下面这一首诗歌,来完美解决高考诗歌鉴赏中的绝大部分表现手法。

为何不是全部?只因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卒章显志三种手法特殊,只能另行解说。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释】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满。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角:号角,这里指笛声。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

【手法例析】

第一节  抒情手法


【01】“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

答案: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别后的伤感之情。

链接:直抒胸臆指不借助外物,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天净沙•秋思》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便是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的悲凉与愁惘。

【02】将“觉几度、魂飞梦惊”,改为“留恋处,杨柳青青”,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答案:借景抒情(乐景哀情)。

链接:借景抒情,指把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作者情感在流露。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

【03】将“教人怎不伤情?”改为“弦断有谁堪听?”,改动后的诗句,在抒情方面有何特点?

答案:用典抒情。化用岳飞《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典故,含蓄表达了离别后的感伤。

链接:用典抒情,是借助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其作用主要是委婉含蓄,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可达到言近而旨远、深沉而婉转的目的。

【04】“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

答案:情景交融。离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将伤感之情融汇到景物描写中,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链接:情景交融,在写景的诗文中看不出作者的情感,但实际上有作者的情感。也就是情和景不分彼此,难以区分。景就情,情就景。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05】将“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改为“君别我后,夜深酒醒,晓月天星”。改动后的诗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显著特点?

答案:从对面落笔。想象中,朋友离别之后,因思念自己而夜深独坐,仰望窗外晓月天星。诗人不直接说思念朋友,却说朋友在思念自己,如此从对面落笔,使得情感更加深切动人。

链接:对面落笔,即抒写相思离别之苦和羁旅惆怅之思,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如高适的《除夕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第三句采用对面落笔写家人之思,具有语短情长,耐人寻味的特点。

【06】将原诗改为: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其乐融融,登高望远,吹笛天明。  别后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此诗上下片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答案:先扬后抑。上片极力渲染相聚之欢乐,下片转向抒发离别之伤感。

链接:欲抑先扬,本来是要表达低沉、伤感的情感,却在一开始极力抬高,使得后面的情感,在前面情感的反衬下,显得更加浓郁。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柴扉挡在园外;后两句却生出意外之笔,写看到了探出墙头的杏花,引发出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前面的遗憾、后面的感情落差,形成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效果。抑扬手法的作用:欲擒故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07】将诗歌首句改为“菊花艳艳,笛声悠远,乐在京城”,改动后的首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及作用?

答案:是起兴手法。先用艳艳的菊花和悠远的笛声,渲染欢乐氛围,引发读者的想象,再顺势引出聚会事实。作用是为所咏内容作铺垫、引起联想和想象、渲染气氛,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链接:《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第二节  描写手法

【08】将“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改为“与君别后,杨花落尽,子规啼鸣”。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衬托手法。用暮春凄婉的景色和子规凄清的啼鸣,衬托出离别的伤感。

链接:是利用事物之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甲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乙事物的艺术手法。甲乙双方都出现,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个。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以“猿啼”、“客散”、“暮色”正衬出诗人的伤心之情,即以哀景衬哀情。

【09】将“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改为“后夜相思,晨星初露,清猿啼鸣”。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案:动静结合。“晨星初露”为静景,“清猿啼鸣”为动景,动静结合,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既渲染了清晨的凄冷,也借景抒发了离别的伤感之情。

链接: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衬托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10】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改为“寒江雨落,霜鬓风生”,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渲染。用“寒江”“雨落”“霜鬓”“风生”等景物和事物描写,渲染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之情。

    链接: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其主要目的,就是营造某种氛围。如赵师秀《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11】将“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改为“江天一色,月伴舟行”,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烘托手法。“江天一色,月伴舟行”是离去友人之背景,烘托出美好、愉悦的意境,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链接:烘托,本是国画技法,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在古典诗歌中,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起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清人刘熙载《艺概》 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12】将“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改为“教人怎不伤情?离别后、白发频生。”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正侧结合。“教人怎不伤情?”是直接正面地抒发情感,“离别后、白发频生”则从自己“白发频生”这个侧面,暗示自己自离别后因思念朋友而伤感。如此正面侧面结合,使得抒情更加充分。

链接:正侧结合就是在描写时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丽,就是使用了正侧结合的方法。正侧结合的作用:(1)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2)感情抒发更加充分;(3)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3】词的下片,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虚实结合。“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是实写。“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说明在离别之后,他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是虚写。

链接: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的赤壁之景与自身状况为实写,追忆周瑜当年赤壁之战的英姿是虚写,虚实对比中表达了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第三节  修辞手法

【14】“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比喻。这两句是说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比喻手法,使表达形象化,更有感染力。

链接:在描写事物和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就叫做比喻。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比喻的作用: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使情感抒发更加充沛、更加感人;使诗中的人生哲理含蕴更为丰厚、更为深沉。

【15】将“觉几度、魂飞梦惊”,改为“留恋处,柳丝融情”,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拟人手法。使“柳丝”具有了人的思想情感,使情感更加形象动人。

链接: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鉴赏,主要是拟人。如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16】“教人怎不伤情?”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反问。更强烈地表达出离别的伤感之情。

链接: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如王安石《题乌江亭》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17】“觉几度、魂飞梦惊”,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夸张。夸大了离别后“魂飞”的伤感,使感情更加真切动人。

链接:夸张是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突出了愁思的深重。

【18】“尘随马去,月逐舟行”使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答案:对偶。

链接:对偶是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19】将“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改为“别后何似?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表达技巧?

答案:比喻,设问。

链接:设问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即自己提出问题,再由自己作答。其好处是避免行文中的平铺直叙、呆板无味,于自问自答中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情趣盎然。“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的《蝶恋花》是一首描写春闺愁怨的词,一开始便把愁苦孤寂之情放置在深不可测的庭院之中。这庭院到底有多深呢?诗人连用了三个“深”字叠加发问,以加强力度,紧跟着回答道:哎呀!深得好像杨柳隐现在烟雾缭绕之中,帘幔幕帐也重重叠叠,数也数不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有名的状写离情别绪的词作,依依不舍地送别友人,便多情地发问:今天晚上你将在什么地方酒醒呢?然后以设想作答:当你从船舱里探出头来的时候,只见两岸杨柳,晓风轻拂,残月朦胧,这是一幅多么凄清的画面啊。

【20】将“觉几度、魂飞梦惊”,改为“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反复。两次出现“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突出了离别后的伤感、孤独。

链接:反复,是一种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可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因其反复咏叹,故而使得情感的到了强化突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中对“知否”这一设问句作了两次反复,不但强调暮春时节,一夜风雨后海棠花不会依旧的情形,而且在反复语言中,感受到词人蕴含其中的情感意蕴——伤春情思。

【21】将“觉几度、魂飞梦惊”,改为“凝望处、孤帆无影”。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借代。用“帆”借代船只。

链接:借代是指借事物的某一部分、某一特点,去代表某一事物。如唐朝陈陶写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诗里,借战士身上穿的战袍“貂锦”,来代表战士;借无定河边的白骨,代表牺牲的战士。借代的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2】将“觉几度、魂飞梦惊”,改为“春去也,落红魂惊”。其中“春去也”,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天离去,又指朋友聚会的美好时光远去。

链接:双关手法,指的是在一首诗词中,某些字词、或句子、或整首诗词,除了字面上表达一种意思之外,内里又蕴含有另一层意思,字面与内里共有双层意思,故称“双关”,但内里意思更重要。如王之涣《凉洲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扬抑,春风不度玉门关。末句,字面意思: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内里意思:皇帝的恩德到不了玉门关。这是揭露唐朝皇帝对边塞守军的刻薄寡思。春风:比喻皇帝的恩德。

【23】将“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改为“聚散匆匆,云边孤雁,冷冷清清”。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比喻,叠词。

链接: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更丰富了语言的涵义,有强调的作用。作用一: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作用之二: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24】诗歌的上片,整体上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答案:对比。将往日聚会的欢乐,与离别后的伤感、孤独,做了鲜明对比,在对比中,更加突出了伤感之情。

链接: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有三组对比。从全诗来看是贫者与富者的对比;从局部看一是贫者付出的劳动与毫无回报的对比,二是富者没有付出劳动和生活优裕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道出了劳动人民劳而无获的辛酸,辛辣地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第四节  结构手法

【25】将“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改为“后夜相思,暮云渐起,清猿啼鸣”。改动后的诗句,使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答案:以景结情。诗歌结尾,将浓郁的离别伤感之情,融汇到一片暮色苍茫、猿猴哀鸣的场景中,使得抒情形象化,且更加含蓄。

链接:其作用是,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26】诗歌的上片内容,与下片中“教人怎不伤情?”,二者有何联系?

答案:上片内容,包括相会的愉悦,以及离别后的伤感,为“教人怎不伤情?”的直接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链接: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主要情节的发生、情感的抒发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的特点。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铺垫的作用是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如苏轼《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第一句是在写景,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创造了一种清静自然的幽雅氛围,表现了作者宁静的心情,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27】将“觉几度、魂飞梦惊”,改为“凝望处、孤帆无影”。改动后的诗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将“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改为“后夜相思,九九重阳,共饮菊花”,改动后的诗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案:在结构上,照应了标题中的“送”。此即扣题照应;照应了诗歌开头的“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即首尾照应。

链接: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阕,上阙为下阙作伏笔,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照应,反过来“当年”句为“心在天山”埋下伏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照应;同时“关河梦”为“身老苍州”设下伏笔,这一结构的安排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28】首句“泛菊杯深,吹梅角远”,与下文“匆匆”之句,在内容上有何关联?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泛菊杯深,吹梅角远”,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这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笔。

链接:伏笔是前文为后文埋下的线索或对后文所作的提示、暗示。也就是说,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有意的穿插些情节,如果单看此处内容的话,并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可是却能在后文中找到答案。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 “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29】“聚散匆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案:此句,是这首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

链接: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使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上下连贯,前后衔接,以保证诗歌结构的严谨。如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30】将“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改为“泛菊杯深,吹梅角远,乐在京城”。改动后的诗句,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案:前两句是“乐”的“点”,“乐在京城”是总写,是概括,是“面”上写。

链接: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