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有一个困惑:我学的专业,到社会上能干什么工作?对口的工作是什么?有的同学会说,我的专业好像只能干这个工作,另外的同学又会说,我的专业好像只能干那个工作。
这个问题在大三大四的同学中更加突出。我最近和几个学弟学妹们沟通的时候,发现大家的职业选择,无外乎人力资源、文员等非常传统的几个岗位。很多同学总是觉得大学四年什么都不会,觉得只能选择自己听说过的那么几个职位。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同学们对于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那么,实际上,专业与职业在现实的社会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可以用一个貌似废话的辩证法来说这个问题,那就是专业和职业有关系,也没有关系。
一、为什么说没有关系?
从短期来看,职业和专业直接并没有关系。大学开设的课程非常多,社会上的岗位也非常多,但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对应的关系。只有少部分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比如计算机专业、建筑专业、法学、医学等一些专业技能非常强的专业,毕业之后可能会找到所谓“对口”的工作。对于大部分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类的专业,基本没有所谓对口的工作。
所以,对于工作来说,很多时候我们是在做多选题,而不是连线题,是从很多的可能选项中去找一个相对最适合自己的选项作为自己的职业。所以,不要在工作和专业之间找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互联网企业里面有一个产品经理的岗位,要知道这个岗位至今还很少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何去找对口专业的人呢?实际的情况上,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来源及其庞杂,有学计算机的同学,有学会计的,有学通讯工程的,有学社会学、土木工程的等等。所以,对于大部分应届大学生来说,专业与职业之间基本上完全没有关系。
从企业的角度,企业是为了盈利的,不是为了做学术研究的,它要的是一个做事能力强的人,尤其是招聘应届毕业生,更加看重这个人的基本的做事能力、执行能力,而不是学了什么专业。
那么,这里的个人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长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认为主要有三个:
第一,说:
你的表达能力如何,能不能一句话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跟领导汇报一件工作的时候能不能1分钟把问题表述清楚。你的沟通能力如何,你能不能和合作的同事把问题讲清楚,让他们不做徒劳无功的事情。你能否和外部的公司顺畅的沟通,准确的表达合作的意向等等。
第二,写:
你的书面表达能力如何,能否写出一个简洁的产品介绍?能否写一个活动方案,并把相应的文案都写出来?那些书面沟通的事情,你能不能写得逻辑合理,语句通顺?
第三,思考:
领导给你一件事情,你能否比领导交代给你的任务本身多想一步,能不能相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完成工作,并取得一个好的结果。
其实,对于一个刚刚进入职场的人,这些能力才是更为关键的,也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如何在求职面试的时候,体现出这些方面的能力,才是决胜的关键。所以,求职找工作的同学们,不要再为专业的问题担心了。上面说的这些能力,才是你要注意体现在简历中,去解决的问题。
这里也提醒同学们,很多企业的招聘启事上面虽然写明要什么什么专业,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执行这个条件的。不要因为有这个限制就不敢投简历。
二、为什么说有关系?
既然从短期上来看,专业与职业并没有太大必然关系,那么对于才刚刚大一大二的同学们,尤其是不喜欢本专业的同学,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不用好好上课了呢?
回答是否定的。恰恰相反,不管是什么专业,我们还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关于这一点,学长从以下的角度给大家说一下,希望能够为大家打开一点思路。
首先,我们要有接纳心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
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发现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不知道学这些东西将来有什么用处呢?于是产生了困惑、厌学的情绪。学长当初也是一样的想法。
但是,学长要告诉你的是,要学会接纳不可改变的事情,既然你已经进入这个大学,学习了这个专业,你又不可能退学重新来过一遍,那么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好好去学习。因为每个学科都是有自己的学科思维。这些学科思维将来有一天一定能为你解决某个问题。
比如,学长当初学的经济学,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学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感觉确实没啥用处。但是当多年以后,职业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时候,需要运用一些思维去思考事情的时候,才会发现经济学里面的供给-需求这个基本的学科逻辑,可以成为思考很多事情的一个基点。
所以,学会接纳自己,接纳现实非常重要,因为你工作以后,可能发现总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如果不能接纳自己,你会一直比较浮躁、没有耐心去工作,从而荒废刚刚毕业的那几年。实际上,现实中,哪有那么满意的工作,你到了任何一个公司,都不会觉得满意的。这是社会的常态,要学会接纳,学会适应。
当然,如果你确实非常不喜欢所学专业,那么你也可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专业自学这个学科,不一定要考试拿学历,只为多掌握一门学科思维。慢慢你就会具备一种跨学科的思维。具有跨学科思维的人,将来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
万维钢在精英日课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宇航局有个宇航员叫斯多里·马斯格雷夫,他不仅是宇航员,还是数学家、程序员、飞行员、人脑科学家、外科医生。马斯格雷夫没有高中毕业证书,念到一半就退学了,在机场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电气工程师。他看人开飞机自己也想开,就重返校园读大学,结果就一发不可收地学习了很多专业。马斯格雷夫在NASA,以“能修理所有东西”著称,特别擅长临场解决问题。所以当哈勃太空望远镜出了问题,是马斯格雷夫通过三次太空行走,修好了哈勃望远镜。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人是一个超人,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但是,我们可以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多去接触一些自己喜欢的学科,掌握一些基本性的知识。
跨学科思维在以后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当你日后从业多年以后,你慢慢发现,技能方面的东西,已经无法再和同事产生差异,无法产生竞争力,这个时候,解决问题更多的需要靠思考力,靠思维,而跨学科的知识,就能为你提供更多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