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八月未央》读后
安妮宝贝的小说《八月未央》是由主人公自叙的,就内容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悲惨的故事,但未央对往事的超然态度冲淡了它的悲剧气氛。
《八月未央》看上去有点像日常随笔之类的文字。未央、乔、朝颜给人的感觉都是红尘中人,而不是文学作品刻意塑造的人物。相比之下,使人感到把人物刻画得像泥塑一样,反而有些不雅。
《八月未央》在风格上条理清晰、富于变化。一篇七千多字小说,读起来却非常流畅。这与时下常见的晦涩难懂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小说采用了与传统迥然不同的创作方式——安妮宝贝在她的文字中着力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而不是机械的描摹客观世界。因此,在《八月未央》中,人物的典型化退居到相对次要的地位。
在写作时,安妮宝贝找对了自己的叙事语调,这种类似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的东西甚至胜过她作品的文笔和内容,极具中国美学特征。她的文字有一种特殊气质,有点像降央卓玛的女中音,清冷低沉,余音绕梁。
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冰山原则”,他认为在创作小说时,作者只应描写 “冰山” 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要让读者依靠想像去补充。
在《八月未央》中,安妮宝贝似乎运用了这种犹如水墨画空白技巧的创作手法,计白当黑,不事铺陈,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她的文笔简练、冷峻、没有喧哗,不像有一些人,喋喋不休,不厌其烦,把什么事都写进自己的小说。
《八月未央》的主题是爱情和生死。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这段时间——这正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剧变的历史时期。
安妮宝贝在小说中省去了一切与主题无关的笔墨。她把小说人物从纷繁的历史背景中剥离出来,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我们不必刻意去填满这些空白,因为,正是这些空白使《八月未央》这篇小说更有章法,更加协调。
鲁迅先生说: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一个故事给人的感受除了讲故事的方式还取决于讲故事的人。
未央是一个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年轻女孩,在她潜意识里还弥漫着从天井阴沟里散发出的淤泥和洗衣皂沫的混合气息。她仿佛可以看见土鳖虫爬过湿润的苔藓,仿佛可以听到墙缝里有蟋蟀在低吟。
有点像一个技术娴熟的画棺师,尽管未央在她痛苦的记忆上精心描绘了一些装饰性图案,却还是让人感受到一种诡异的气氛。
未央似乎觉得自己命运乖蹇,她哭之,笑之,用一种触摸可闻的超然和坚忍撞击着读者的灵魂!
安妮宝贝是一个在网络成名后再转向纸质媒体的作家。她的作品获得成功,对网络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网络文学要求文章快速更新,不少网络写手都在期待一种新的文体出现。他们急于找到这方面的理论支持和公认的蓝本。
我很欣赏安妮宝贝的叙事手法。这种写法使作者可以毫不费力把不需要或有困难表达的内容作为空洞洞的背景略去。
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可以祘是小说《八月未央》对我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