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周末,看新闻的时候发现那天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日子,突然感觉到一阵轻松,我终于不用再考了。这种感觉就好像高考以后看见新华书店里面成堆的模考试题一样,如释重负。
又有一次,朋友聊起来考试的事情,她说不敢去考,难度放在那里,想想就害怕,我忍不住说,怕什么呢?没过就继续考呗!其实我就裸考过几门,一般是报名的时候贪心,后面有的科目来不及复习,就这么直接上阵了,其实裸考的感觉也未必很差,题目依旧是似曾相识的感觉,我认识他们,他们却未必认得我,不过也许以后相处多了,就熟了。我会爱上他们,他们也会回报给我快乐。听起来简单吗?但真的很多人做不到。我听到过太多想去报名,报名的时候又因为种种原因放弃,或者报名以后因为种种原因根本没去参加考试的。可能每个人面对困难都有想要退缩的时候,但我想更多的时候,还是不够想要。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证明,无论是对于小白鼠还是人类,如果是那种伸手跳起来能够到的目标,激励的效果是最好的,而如果目标太远太大,人们反而没有了为之努力的动力。注会本身就以难度著称,又有着五年过六门,六加一带英语,过期作废等等近乎于变态的考试制度,让太多人觉得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所以不敢尝试,或是浅尝则止。
对于我,反而是因为有了“反正不可能一次通过”的心里预期,对于不通过这件事情不会特别懊恼,不过就明年接着来呗,最后竟然也一年年的考下来,最终取得了证书。所以,不管你的基础怎样,都可以试试看,不要害怕,没过又能如何?继续考而已。
当然,这种漫长的过程确实很痛苦,你需要同伴。当年的大学同学,除了一个特别牛逼的学霸两年就通过了全部考试以外,当年一起准备考试的十来个同学,后面都陆续放弃了,只有我还在坚持。每年都觉得这是最后一次,再也不想考了,可每年到了报名的季节,又鬼使神差的去报了名,其实有时候我也曾羡慕那些勇于放弃的人,我没有那么洒脱,拿得起,放不下,只能继续走上一条年年考试的不归路,直到发现,这条路也有个光明的尽头。
考综合的时候,我有个考友,一开始只是在考友交流的论坛后面聊起来复习到哪个章节了,后来干脆直接加了QQ聊。复习进度和内容是我们唯一的话题,那是一种压力,有时候挺傻的,有点像小学生的那种“竞争”,却特别有效。其实我们压根不在同一个城市,也不在一个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正面的竞对,但在考注会这件事情上,如果我们谁没有足够努力,就是通过率上分子分母的关系。每当我哪天想偷懒的时候,我会很紧张,坏了,我玩的时候,人家可在看书呢,或者我需要感谢他的坚持,也让我的没有任何一丝放松的机会和理由。熟悉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也会共享一些复习的资料和方法,他让我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听每一门课上,直接按照综合的思路去学,告诉我提前买个键盘,以免考试的时候不适应(平时工作用笔记本电脑);我则分享给他一些一线城市能搞到的一手最新资料和一些英语复习的经验(他年纪比我大一些,英语基础差一些)。最后我们都成为了分子,想起曾经当分母的日子,多少有些感触。
很遗憾,你也许在这里没有看到想要的考试秘笈,但其实如果你想通过考试,你必须要做两件事,第一,参加报名;第二,进考场,参加考试。如果你足够牛逼,你甚至可以不复习,但是这两件事情你如果不做,是绝对不可能通过的,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