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惊人的事功无疑为阳明心学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尽管我们都知道事功和思想并不能等同。从阳明幼年的事迹看来他可说是谋略方面的天才,而且他任侠的青少年时期也对兵法有大量研究,显然不能抹杀这些因素对阳明事功的贡献,但心学的大成对阳明的常胜有贡献吗?我总结一下著名的常胜将军的事迹。列举的将军都是所谓百战百胜的人,他们都有过人的人生哲学吗?
1 吕尚(—约前1015),字子牙,号飞熊,兵学奠基人。辅佐周文王姬昌建立霸业。武王即位后,作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后册封齐侯,缔造齐国。辅佐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促成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病逝于镐京。著《六韬》历代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孔子说“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2 孙武(约前545年)
字长卿。齐(山东)国人。早年著《孙子兵法》。前512年(33岁),携所著兵法,由伍子胥举荐给吴王阖闾为将。为阖闾败楚,为吴王夫差灭越。后伍子胥被杀,辞官归隐,卒于吴国。与所处时代的大多数人不同,孙武完全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相信导致战争胜败的是政治、经济、外交等现实因素。他的理论认为开战时机和双方的军势已经大致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败。戚继光将孙子兵法称为武库,也就是战争需要的都能找得到。尉缭子说“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李世民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3 吴起(-前381年)
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县)人。出生平民。早年随孔门弟子曾参习儒术。后因母亲亡故却不回家守孝,被曾参逐出师门,转而学兵。妻子为齐国人,因求将于魏国而魏齐不和,“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元公用吴起为将大败齐军。后魏秦河西之争期间,改革兵制,建立魏武卒。有意思的是,这段时间他又师从孔门另一弟子子夏学习儒术。魏武侯九年,吴起因后因被魏武侯猜疑转投楚国,在彼施行变法。使楚国一度大败魏国“马饮于大河”的强盛局面。前381年,吴起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遭杀害。
4 白起(-前257年)
秦国人。出生平民。被秦昭王提拔为将。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鄢郢之战,重创楚军,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活埋40万赵军。白起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后因功高震主,激怒秦昭襄王,被赐死于杜邮(咸阳市)。和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不同,白起打仗几乎总是全歼敌军。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毛泽东说“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5王翦(前259年-)
出生贵族,随侍始皇帝嬴政。与子王贲辅佐嬴政,横扫三晋(燕赵魏)、攻灭楚国、灭除韩国之外的五国。王翦的风格是稳健。前226年,嬴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政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不久败北。秦王大为震怒,亲自向王翦致歉,王翦遂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 前224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之后,王翦兵力占优却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诱使项燕的楚军按捺不住往东调动,王翦遂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一年多后平定楚国。除了战功,王翦还替嬴政铲除了吕不韦。此后王翦的经历不详。一说他急流勇退,得以善终。
6 韩信(-前196年)
出生平民,秦末大乱之际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萧何保为刘邦大将,制定“汉中对策”,申军法,设还定三秦之计。经安邑之战灭魏、代,井陉之战灭赵。潍水之战灭齐,最后在垓下灭楚。
5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陕西三原县)人
李靖出身贵族。初仕隋朝,后转仕唐朝,随李世民进击王世充。武德三年(620年)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并招抚岭南诸部。武德八年(625年)在北疆抵御东突厥入侵,贞观三年,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至大漠。贞观九年(635年)以足疾为由告退,同年再获起用,统军西破吐谷浑。后改封卫国公。晚年多病,阖门自守,不预政事。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病逝长安,葬昭陵。
7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 )
18岁起兵败蒙古蔑儿乞部。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宋开禧二年(1206年),统一蒙古尊称“成吉思汗”。嗣后灭西夏、金、花拉子模(乌兹别克斯坦),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除了军功,铁木真还创建了千户制度、蒙古文字。元朝一度征服了大部分欧洲和亚洲,但他们不擅治理,很快这个国家就土崩瓦解了。马克思说:“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军队…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他依靠这支军队征服了东蒙与华北,还征服了突厥族地区,并且还侵入印度”。俄国军事家柯列金说:“通观世界历史,用很少兵力(不足20万),在很短时间内(约20年),攻略广大土地(欧亚两洲的大部),统治众多人口(约6亿人口),除成吉思汗时代的鞑靼人和帖木儿时代的中亚细亚人之外,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
8朱元璋(1328—1398)
安徽凤阳人。幼时贫穷,曾放牛、乞讨、为僧。二十五岁参加红巾军。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据势力。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1368年建立明朝,年号“洪武”。
8 王守仁(1472-1529)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嘉靖八年逝世。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9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
生于建州左卫(今辽宁新宾县)。1583年,以父遗甲十三副起兵,统一建州各部。其后,经过二十余年征伐,统一女真诸部。建立八旗制度、创制满文。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大金”。1618年起兵反明。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相继攻克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七十余城,迁都辽阳。1626年病死。
想要总结的是真的很会打仗的人。有一些是专研战争的兵法家,如孙武。也有在更广义的哲学层面对战略战术认识深刻的人如阳明、姜尚。更多的是对兵法的理解运用自如的人比如说白起、韩信、王翦。有一些只会打仗的人,如赵云、霍去病等没有列在内,因为他们似乎只懂得前线的事情。还有一些在战略上非常成功的人比如李世民、张良、诸葛亮,因为算不得常胜也没有位列其中。
这里面有三个人最后做了皇帝,其中两个做的还不错。加上同样治理过国家的韩信、吕尚、吴起。十个人竟然有一半同样会治理国家。为什么会同时很会打仗也很会治理呢?这就需要很深刻的知识。也许学问达到一定深度可以想通呢?所以即使是3000年前的姜尚,也已经达到了我们很多人今天也达不到的境界。3000年来,到底人类活动的规律变化了吗?我们对人活动规律的理解变化了吗?正如孙武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敌人的动机是可以预测的。这有点类似阿西莫夫说的心理史学的观点,群体的行为是可以几乎准确的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