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
王雪莉
(甘肃省岷县南川小学 甘肃 岷县 7484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某一门课,就必须使他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只要学生一开始就兴趣盎然,那么,便不再担心他们在课堂中昏昏欲睡或飞心走神了。
关键词:激发 兴趣 教学 培养 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某一门课,就必须使他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体胡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确定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为此,我通过多和学生交流、接触,更多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性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兴趣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所以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能够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过程游戏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教学每个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反思质疑---合作探究---交流解答”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再组织课堂教学。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我抓住这个特点,在课堂上通过小游戏、情境表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摘苹果”、“找朋友”、“你问我答”等活动很好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中很自然的将课堂内容接受理解。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且实践性强,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知识,不但容易掌握,而且不容易忘记。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老师便成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学生也不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同时,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进行丰富的联想;或进行合作;;或讨论;;或游戏,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地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的是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授课时以教材为主,又能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语文课才能真正体现出它应有的活力。
2.注重授课语言的艺术性,调动学生财瑜的积极性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们大声喊:“坐好了!注意听!”,“怎么又说话了?”,“吵什么”等,这样的警示性语言过于频繁,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受到遏制,其结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这一“双边”活动变成了知识的“单向”传递,教代替了学,学生是教会的,而不是学会的,更不用说会学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讲究语言艺术,善于运用鼓动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堂上,我经常使用“你能行”、“谁能做得更好”、“想不想胜过他(她)?”、“敢不敢比一比?”、“谁喜欢回答这个问题?”等富有鼓励性、激发竞争性的语言,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和力争上游的学习兴趣。
3.巧妙设计导语,创设良好的开端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当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便会迅速地将兴奋中心集中到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上来。因此,为了能把学生带入一个跃跃欲试的境地,我在课前精心构思、设计导语,用巧妙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比如,在上《菜园里》一课时,我通过猜谜语的形式调动学生急于了解菜园里各种蔬菜特点的兴趣,顺利地将学生带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在上《影子》一课时,我通过讲述《杯弓蛇影》的小故事,调动起学生渴望了解有关“影子”知识的兴趣,这样,有了良好的开端,一堂课就取得了成功的一半。换言之,只要学生一开始就兴趣盎然,那么,便不再担心他们在课堂中昏昏欲睡或飞心走神了。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