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微博上火了一个视频:
罗大佑在南京演唱会上,已经64岁的他,再次自弹自唱了那首耳熟能详的《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很多人看着视频会不自觉地哼着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在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里,在这个做什么都很方便,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下,我们却依然想回到那个口袋里没有半毛钱的童年。
和朋友聊起这个视频的时候,他刚从十几个小时的昏睡中醒来。
现如今做什么事都觉得没意思的他,略显无奈地说道:
“罗大佑老了,可我们也长大了。”
我们在那首熟悉的曲调里感慨,才后知后觉,原来,这首《童年》不是唱给童年,而是唱给已经在生活的泥潭里,摸爬滚打的我们啊。
其实生活条件一直在变好,外卖随叫随到、快递送货上门,打游戏、看综艺、逛淘宝、刷抖音……各种娱乐方式变着花样地供我们消遣。
然而,多少搞笑视频,都撩拨不起内心的幸福感。
是我们不爱生活了,还是生活不爱我们了?
2018年没有几天了,快到2019年了,我突然怀念起二十年前的自己。
02
还记得二十年前我们的生活吗?那时候没有喜茶,没有星巴克,没有各种美丽的糕点和高大上的下午茶。但是我们有:
一毛钱的辣条:
可以比谁爆炸声音更大的跳跳糖:
嚼劲十足可以吹好大泡泡的大大泡泡糖、比巴卜泡泡糖,和根本舍不得裁剪的大大卷:
最大的纠结就是西瓜泡泡糖应该选什么颜色了吧:
老冰棍、果丹皮、AD钙奶,藏在书桌里,就是全班最羡慕的有钱人:
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王者荣耀,没有抖音,但是这些东西我们照样可以玩一天:
比手速和反应的俄罗斯方块:
套不上就会生气的套圈圈:
谁家有小霸王学习机,谁就掌握了全世界:
还有可以飞来飞去的泡泡胶:
足以让女孩子嘚瑟好久的全套美少女战士贴纸:
那时候也是有攀比和炫耀的,但不是炫耀爱马仕,而是谁的铅笔盒更像变形金刚:
谁的铅笔刀更“智能”:
那时候,星星和千纸鹤,代表了我们的爱情:
同学录是友情最好的见证:
自带美颜的大头贴是闺蜜钱包里必放的东西:
20年前,我们真的都没见过什么世面,也特别土,所有的小心愿和对未来的期许,都寄托在小卖部的抽奖盒子里了:
那时候的周杰伦还是这样的:
能有一盒S.H.E的磁带就叫追星了:
每年暑假都放的《还珠格格》:
其实那个时候的我们......真的很好啊。
写日记要用密码本,聊天一定要在上课传纸条。
新年一定要写贺卡,歌词一定要抄在新买的笔记本上。
日常生活里,我们都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期待,和随处可见的仪式感。每天都有自己的小心愿要实现和完成的时候,幸福也变得触手可及。
可是,现在呢?
就像作家桐华说的:
“当成长终于被时光之火淬炼成长成,我们长大了,胸腔里是一颗已经斑驳的心。”
而在那颗狼狈不堪的心的背后,蓦然回首才发现:
现在的我们,好像什么都没了......
03
网上有人说:
“现在的人,科技先进,却越来越空虚。开着电脑,什么都不做,也不知道干什么。”
是啊,后来的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的是:
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方式越来越简单方便。但是,高效简单的生活总让我们觉得失去了点什么。
吃饭可以随时订外卖,婚礼可以请策划公司,想买什么快递就随时上门,朋友之间只需要互相点个赞,回家可以不用聊天,甚至年夜饭都可以到饭店里全部外包……
是的,我们不用再劳时劳力的做饭,不用再费尽心思的策划各种人生重大仪式,不用跑半个城只为和谁见上一面。
但是这些不用我们再做的,不用我们再投入的,不恰恰就是生活中不能省去的部分吗?
忘了从哪儿看到一句话说:
“我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平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身边的一切对我们都没有了吸引力,无论是过节还是出游,或是吃饭逛街,总是一句:随便。”
一句随便,生活的任何期许都消失的一干二净了。
一句随便,生活一点一滴的仪式感,也都不见了。
而我们怀念的过去又是怎样生活的?
上学之前妈妈必定会问一句“中午想吃什么?”放学时就算饥肠辘辘,想到妈妈在厨房里煲着自己喜欢的汤,就会有满满的幸福;
从爸爸说要出差的那一刻起,你就开始期待,他这次回来,要带的是风筝、芭比娃娃还是各种零食呢;
而我们最期待的时候,就是过年。
以前的过年,是从十二月底开始的。
因为从那时候开始,爸爸妈妈就开始准备年货了。
冰箱里突然多出来了很多鱼和肉,地窖或者院子里也会多出来一些平日里吃不到的水果蔬菜。
妈妈会在周末时,领着一家人上街买新衣服,小孩的都是红色系,特别喜庆;而爸爸也时不常的会往家里拿两瓶好酒几条好烟,准备春节时待客。
家里的布置也不能少。和现在去超市买点装饰物不同的是,以前的长辈们,喜欢自己写春联。那一句句的祝福,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意。
孩子们还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怎么熬浆糊,怎么剪窗花,哪怕糊的满脸也高兴。
这么多的准备,一个个必须要走的仪式,都需要每个人自己动手,亲自参与。
这才是最好的亲子时光,也是生活最有滋有味的时候。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调查,发现在家里“Gathering Stories and Memories”(收集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的满足甚至学业事业上的成就。
尤其是家庭传统,它给所有家庭成员留下的回忆和带来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断的,不会因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儿时对于生活的仪式感唤起了多少对童年的珍贵回忆。
想到《小王子》里说: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看起来,这种对生活无数的希望和期待,就是专属我们的仪式感。
那些在我们一个又一个仪式感里创造的心愿,正是作为强大的暗示,陪我们一起感受岁月里的幸福。
可惜的是,面对繁文缛节,我们不再愿意去花费任何的小心思,面对大费周章的忙碌,我们也不再用心。
作家阿何说过:
“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其实年一直没变,变的是我们。你有多重视它、多期待它,有多少准备愿意为它而做,年就能变得多有意思。反之亦然。其实,变得越来越没意思的是我们啊!”
当我们变得越来越有钱,现实中的一切需求,都反而变得无所谓起来。
没有仪式感,没有期待,也没有任何对生活要变得美好的愿望。
04
可是仔细想想,正因如此,你是不是已经很久对生活没有虔诚的热爱了,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一步步目标达成的喜悦了?
然而,那个亲手去毁掉这种幸福感感知能力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啊。
生活确实越来越方便,意味着生活越来越精简,最后对生活的期待也精简掉了。
曾经,我们也曾为了买一瓶酱油,迫不及待地骑上自家的二杆子自行车,穿过邻里的时候、被小伙伴们追着跑的时候,有一种心愿达成的炫耀。
曾经,我们也曾在巷子口聚在一起看电视,那时候左邻右里心心念念的,就是自家可以早些买一台彩色电视机。
曾经,我们以学英语之名买来walkman,上课忍不住戴上耳机沉醉在流行歌曲里,这是青春的心愿。
曾经,没有QQ,几个同学一起,翻墙出去,摸进校外的网吧,注册了人生第一个OICQ号码,满心期待着添加下一个陌生好友。
曾经,我们拿着爸妈给的压岁钱买到手的手机,开心的不能自已。
曾经,我们为了看一场心心念念的电影,可以走上好几里地。
......
曾经的我们有好多美好的曾经,可是我在想,后来的我们,其实也有好多失望的后来。
忘了在哪本书里看到一句话说:
“过去之所以轻易就能感知到幸福,是因为当我们把生活的节奏,变成一个个微小的目标,一步步接近它,人生的幸福感就能容易得多。”
就像那个视频里说的,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的心愿也跟着在变化,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过往曾经,让我们都在一个又一个的期待中成长。
因为这些微小的目标,我们才终于在不久的将来,赢得了想要的生活。
真正有趣的人生,要学会给自己创造一些目标感。
当人生被一个又一个愿望清单填满,生活中那些微小的幸福,汇聚到一起,便是幸福满满的人生。
就像给爸妈买件衣服,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是他们能向邻居炫耀好几天;新换了一部手机,小小奖励下终于坚持完2018年的自己;周末和朋友胡吃海喝一顿,不要再做朋友圈里的朋友。
而这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陪我们长大,陪我们继续勇敢。
你要知道,那些你想要的、想追求的、想拥有的,都会出现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