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服周”——看楚人的民族性格(二)

从熊绎受封开始到熊渠,经五代六君、历时150余年,楚人憋着一口气,忍气吞声,惨淡经营,终于在熊渠当位时,有了一点起色,呈现出转弱为强的势头。

楚人“不服周”的具体行动当从熊渠开始。也就是说,面对傲慢霸道的周王室,楚君熊渠不再隐忍了。

熊渠(公元前886年~公元前877年)在位。

在楚国建国初期,楚国贵族仍以效仿华夏的礼制为荣。出于对华夏的自卑心理以及对蛮夷的自矜心态,他们势必如此。对华夏的先进文化,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的羡慕。而对于楚蛮、巴人、杨越等蛮夷文化相识较晚,相知尚浅,陌生感和鄙弃之情未尽消失。

楚人进入江汉平原,历时渐久,避免沐蛮风,浴夷雨,文化面貌开始发生较大的转变,应该自楚君熊渠始。

为了建立真正的国家机器,熊渠开始跃跃欲试,而征服蛮夷是成功的开始。熊渠是一个既有勇力又有胆识的楚君,在楚国800年历史中熊渠是第一个敢于“不服周”的楚君,他使僻居荆楚蛮荒之地的楚国脱颖而出,不再像先君熊绎那样忍气吞声、安分守己了。

熊渠一面继承先君的遗规,小心地睦邻,一面整军经武,大胆开疆拓土。

《史记.楚世家》说在周夷王时,王室衰微,诸侯交相攻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越、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嗣。乃立长子康为句旦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及周厉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除其王。”

熊渠封三子俱为王,确实非同凡响,但也只是在不知天高地厚的名号之下实行部落联盟的延伸,与周朝基于成熟的宗法关系和严格的等级制度,所构建的诸侯国不可同日而语。蛮夷君长擅称王或者善封王,自古有之,这可以使当局者陶醉,也可以令旁观者震惊,但未必就是历史前进的标记。就熊渠的莽撞尝试来说,戏剧效果比历史意义更胜一筹。

不过,这一次封王虽然以闹剧而收场,但是,熊渠“不服周”的离经叛道的行为,似乎已经在昭告天下,楚国的崛起指日可待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服周”是荆楚人说话时常用的一句口头禅,据考证已有2000多年历史。有不服气、不信邪、不甘心、不服输之意。 “不...
    楚子阅读 9,714评论 43 45
  • 1、族源 我们讲过在郑庄公争霸中原之事,南方的楚国正日益强大。这样一个政权,楚人如同南方的密林一样,捉摸不透,我们...
    枫离秋阅读 1,402评论 2 0
  • #自盡與殉情.23:59於鐘樓頂.把頭架在指針之間 #瞎写.沒有意義。 「沒錯,就是現在,在這大鐘錶的空隙裡,隨我...
    無間奈落阅读 203评论 0 0
  • 11月26号那天也就是昨天我去看新上映的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 起初我并不是很在意,纯粹是因为小雀斑。既然是奥斯...
    巨鹿路阅读 122评论 0 0
  • 之前一直是知道盒子模型分为两种,IE盒子模型 和 标准盒子模型,但敲代码的过程中总感觉不对,今天才实测了一下 IE...
    _月光临海阅读 4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