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东北也感受到了雾霾,仿若回到了帝都,掏出钱看不出是几元的也真叫人醉了,不过我宁愿相信这是雾气和冬日农村大量燃烧秸秆的产物,要不我又要担心爸妈的健康了。
在我小的时候,每到夏天路灯下就会飞满昆虫,什么蝲蝲蛄,螳螂,蚂蚱,蛾子,蠓虫比比皆是,常常仿若置身小宇宙的世界,那是我们的童年,那是我们熟悉的城市与自然,相顾一笑,携手相安。在我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感觉还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母亲告诉我现在在任何一个路灯下也再也看不到飞蛾之舞,蝼蚁的角逐,如果这个城市在不在允许大自然的别的儿女栖息,那天之骄子的人类又真的能过的惬意么?想起王开岭先生的文章,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群星若不见,萤与谁长鸣。他们儿时玉渊潭的流萤就像夏日里的精灵,而我数次游玩,除了樱花斜柳攒动的人头,连半个别的生灵也不见,萤火虫之夏,故事就永久的成为故去的事了。
今天和朋友提起我们的初中,一阵唏嘘。因为母亲工作的原因,现在家里的房子就是面向我初中的操场,每每看去常能想起晚清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之势,国之教育,奈何如斯。原来学校虽然不大,但还有一个400米跑道的操场,供青春期的小盆友们释放多余的精力,还有一片虽不茂盛,但也郁葱的小树林,供私相授受,发泄点荷尔蒙,共同探讨生理卫生,如今不是沙硕,便是楼宇,你们这是逼孩子们犯罪不成。
房地产的大风吹出了北上广天价的楼市,幸福指数的下降是否真的能催生出奋斗的原油,这里先画个问号?吹罢了一二线城市,终于想起三四线城市,尚未能感受春风沐雨,所以万达来了,数里方圆,围地兴楼宇,城市如辐射状向外延展,到处皆施土木,房地产是泡沫还是趋势,得分怎么看,长远来看,且看城市化进程和老年化进程之角逐,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后者的势头猛一些。一个小型城市,没有工业做支柱产业(农业并不算城市的),没有大的商贸,没有对外服务性产业(旅游消费),紧靠着收税纳税,房地产为支柱,最体面最富有的群体权属公务员或类公务员(医生、老师),我怎么看都觉得这是在不产生价值的前提下东补西挪的繁华,何苦打肿脸,疼不疼暂且不论,胖不胖又给谁看呢,好吧,我承认我是屁民,看不到太多长远,但我想在这些浮躁的东西下是否还有很多实在还没做稳,我希望我的家乡变得更好,更健康。
扯远了,说回学校的事,我很想知道作为市里最好的初中,如果操场被瓜分了,学生要挪到各种半死不活的学校上课,那么应试到素质的教育如何转变,人心涣散下如何又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国之根基,地方政府为了税收为了业绩,阉割教育资源,少年中国强之说,太平盛世也只是说说罢了?
都不关我的事了,明天收拾行囊,帝都,我来为人民服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