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被要求走向生活,行动是思想的验证标准和意义——威廉·詹姆士在个体化方面得心应手。
如果哲学有意义,必将是生命意识到自身的目的和可能性之时,它就必须是为了生活而交叉审视生活的生命,它就必须是对社会运动方向的独特远见,如同有意识进化中的智慧重建一样。
人类发现自己置身于变化之流,他研究这种流变的运作规则,通过研究,他变得清醒了。清醒后,他开始控制,在控制中,他开始直面所有的问题。
这是为了什么?他想去哪里?他想成为什么?
于是,人在综合实验中把他的整个经验放在面前。然后,他探索意义,寻找价值,努力观察和确定他的过程和目标;然后,他成了哲学家。把这些目标问题和过程问题看作社会提出的问题,哲学的社会功能就显现出来。
科学启发手段,哲学启发目的。科学提供信息,哲学必须亲力亲为。哲学家是改造自己的人,哲学的社会功能就是改造社会。除非自由为生命而创造,否则自由就会消亡。一旦懒惰和懦弱,在一个超越我们无所不能的目标的外在世界之中,我们就只能徒劳地哀号。
现在,我们可以相信神性就在我们自身,相信目的和指导是通过我们来实现的,我们再也不能回避重建的问题了。我们该如何改造自身?
这显然是哲学中的一个问题,是一个价值问题。如果要改造世界,就必须以哲学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