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短小精悍且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文中的小柳树起初非常骄傲,它只看见了小枣树的不足,却忽略了自己的短处;而小枣树却非常谦虚,它明白自己的优点却不夸耀,看见别人的短处也不过分揭露。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孩子们会明白善于发现他人长处,全面客观审视自己,谦虚做人的道理。
课堂伊始,陈老师没有急着进入文本,而是抓住题目中“柳”和“枣”两个关键字,告诉孩子们柳树是草本植物,所以是“木”字旁,而“枣”字多出的“冂”在古代的象形文字中代表“刺”。陈老师此举既让孩子们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得到了集中,也从汉字形态流变的角度给孩子们普及了有关造字的小知识。
随后,王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全文,一边朗诵一边板书课文中重要的时序关键词——“春天”和“秋天”,并让孩子们思考:在不同的季节里,小柳树和小枣树对自己、对对方的评价分别是什么?这样做使孩子们迅速熟悉了文本,并对不同对象的行为进行总结提炼。陈老师的做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们分门别类提取有关信息的能力,而“准确提取信息”也是小学阶段需要重点训练的一项语文能力。
接着,陈老师继续抛出有关问题——“哪几个自然段写春天、哪几个写秋天?”、“自由阅读有关文段,划出描写小柳树漂亮和小枣树难看的语句,并用几个词语进行概括。”这里,陈老师的教学方式从宏观把控过渡到微观研读,孩子们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迅速找到了“细细的”“绿绿的”“又细又长”“弯弯曲曲”“光秃秃”等形容词。“先找句子再找关键字”,这是陈老师通过有层次的设问教授给孩子们的阅读重要方法——“关键词定位法”。
在本节课的最后,陈老师选取了“啊”和“啦”两个典型汉字进行书写指导,强调了两个字的偏旁部首,对关键笔画的长短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在陈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同学们不仅学会了这两个字的正确写法,还举一反三,总结出带有“口”字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