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凡是向我咨询类似问题的读者,我都会建议他们去产出点什么,要么去说、要么去写、要么去分享视频……总之不能一味地学学学而毫无产出,因为没有反馈的学习不仅是痛苦的,而且十有八九会失败。说到这里,我想大家更能理解强者们常说的话了:·教是最好的学;·用是最好的学;·输出倒逼输入;·请用作品说话
确实是这样,记住一句话,教是最好的学习。不会什么,就去教什么,教着教着就会了。很多人都这样说过。周文强说过,认知觉醒 周岭说过。
学习要有反馈,要输出,我学习行测,那么我要去教别人行测。
许三多秉性如此,却无意制造了反馈,但这个道理可以被有意地运用。从现在开始,请不要再默默无闻地独自耕耘了,不产出、不运用、不得到反馈,就算学一辈子也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机遇。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只有不断产出,获得反馈,我们的人生才会发生真正的变化。
在足足体验了一把痛苦的自虐后,我们不仅学习成绩提升不明显,甚至连信心都被磨灭了——这么努力居然还不行,大概自己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吧!
事实上,如果你留心观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职场,总有这种现象:一些人很刻苦,很勤奋,每天都很忙碌,但就是表现平平;而另一些人工作娱乐两不误,却表现优异,做任何事都游刃有余。这其中的原因肯定有很多,诸如学识基础、学习习惯、内在驱动,等等,但除此之外,刻苦程度这个角度也非常值得我们窥视一番,说不定这里别有洞天。
主动休息的秘密
而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一桶水,有的人总量多些,有的人少些,但只要在困难的事情上消耗精力,精力桶的水位就会慢慢下降。问题就出在这里,那些持续刻苦、争分夺秒、舍不得休息一下的人,他们的精力总量势必呈一条持续下降的曲线
精力是有限的,就像一桶水,总会耗光。
反观那些轻松的学霸,他们学习时从不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这反而使他们精力桶的水位得到快速回升。如图5-12所示,他们的精力曲线呈波浪状,这种循环能使精力水平一直保持在高位。
大脑感觉到疲惫时候,就是在提醒我们,要停下来歇歇了,大脑累了。
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
毕竟保持专注并不能仅靠意志力约束,还要靠主动休息“回血”,只有精力充沛了,我们才能保持专注,所以如果你感到自己分心了就放下笔,没有睡意了就离开床。在生活中,最要不得的就是那种明明已经分心走神了,却还要强撑内耗,倒不如遵循“极度专注+主动休息”的模式,让自己先尽力保持短时间的极度专注,到有些累的时候就主动停下来,这是更加明智的生活和学习策略。